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本文主要结合上博楚筒<容成氏>和<墨子>中有关九州的论述,与<禹贡>九州加以对比和辨析,认为近几年对<禹贡>成书年代过于提前的说法(如西周)不很妥当,<禹贡>的成书年代大概在公元前380至前360年左右,即战国早期晚段为宜. 相似文献
63.
九一八事变之后,顾颉刚的学术生涯出现了一个新的面向,从之前专注上古历史的考证、辨伪转而从事研究中国的历史疆域和边疆民族。1934年《禹贡半月刊》的出版和禹贡学会的成立,便是一个标志。顾颉刚本人指出此乃中日关系恶化、民族危机深重所致,但从他当时留下的日记和书信,又可以看出他之从事边疆史地的研究,与他长期爱慕谭慕愚(又名谭惕吾)有着密切的关系。谭慕愚的爱国热忱和行动是促使顾颉刚学术兴趣转向的重要契机,而且顾颉刚与谭慕愚的来往还间接地影响了顾颉刚的古史研究。探讨顾颉刚、谭慕愚及殷履安(顾颉刚妻子)之间的三角关系不仅呈现了顾颉刚学术生涯中民族情感和个人情爱的交互作用,而且有助于展现五四学人婚恋和情感生活的复杂和多面,为从情感史的角度考察中国近代学术变迁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4.
阎书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4):26-37
《新经济》半月刊上承《独立评论》,是抗战时期国统区知识界讨论建国、工业化、经济体制等问题的重要刊物。以该刊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由知识界组成、以倡导工业化为宗旨的《新经济》半月刊作者群体。尤其是在该刊背后,蕴藏着一个分布于国民政府各部门的从政学者群体,反映了抗战时期国统区知识界大量投身政界这样一个政治动向。同时,该刊还反映了抗战时期知识界的另一个重要思想趋向,即对经济问题的高度重视。他们所言的“建国”,实质是指以工业化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65.
《禹贡》是20世纪30年代的权威学术刊物,它在对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上推出了许多新观点,并收集了许多资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30年代对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67.
68.
杨小样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4,(2):32-35
正奇石很早就纳入了中国人的视野。据《尚书?禹贡》记载,泰山山谷中产怪石,并作为进贡禹王的珍品之一。而《山海经》中则记录了百余处矿物奇石的产地。时间流逝,到了东晋末年,出现了一位爱奇石的文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他以耕作赏菊为乐,闲暇之时把酒东篱,身边有巨石相伴。相传他每醉辄坐卧其上,深觉此石有醒脑提神之效,便郑重其事地名之为醒石。此举引得后人艳羡无比,并因此奉其为开创赏石先河的祖师爷。赏石之风飘过了魏晋,来到了盛唐。在唐诗和佛教的影响下,奇石既可以小观 相似文献
69.
何卓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74-79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仍然在"学术与政治之间"游走,只是他们的问政心态和言论方向常随政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情况在战后台湾社会也有延续。1951年前后,大陆迁台自由派学人的言论方向发生过一次大转变,这次大转变的内因,当然是国民党当局"国策"的变化,而外在契机,则与朝鲜战争直接相关。这是因"内外"问题而影响"上下"问题的典型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