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86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504篇
社会学   20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李彬 《船山学刊》2021,(5):66-75
自程颐以"理一分殊"来诠释《西铭》,后世学者尊奉不已.但《西铭》中包含的"万物一体"思想却转而晦暗不明.从《正蒙》"气一元论"角度可以阐发出"万物一体"之旨,而程颢也是从"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角度来诠释《西铭》中所备言之"体".在程颢没后,面对杨时对《西铭》"言体而不及用"可能流于"兼爱"的质疑,程颐提出"理一分殊"的诠释模式为《西铭》作辩护.以"理一分殊"诠释《西铭》无疑是程颐的一项创造性诠释,但只有重新回到理学产生的原初思想语境,重新抉发出《西铭》中所蕴含的"万物一体"思想,"理一分殊"在理论上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显豁.  相似文献   
62.
白振奎 《北方论丛》2002,(1):102-106
诗与理的关系是文学史上较有争议的重要问题,而以六朝及两宋时期表现尤为突出.陶渊明及谢灵运是六朝时期开宗开派的文学大师,受魏晋玄风影响,他们诗中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玄理.但不同的是,陶诗之理从生活中悟得,以审美方式呈现;谢诗之理从书本上习得,以哲理方式存在.关于两种理的存在方式的思考,对于认识六朝及有宋一代文学的特质或许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63.
刘松来 《江汉论坛》2007,(11):109-11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堪称汉代经学文化的标志性术语,以往人们往往将它视为汉武帝的"专利".本文借用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从选举制度、郊祀制度和博士制度三个角度加以考证,令人信服地得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汉成之世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64.
程颐<易>学在易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程颐在解释<易>学的过程中,除了继承和发挥前人的很多解释方法和成果之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新的解释方法.如将<易>学与<四书>学进行互释和会通,旨在结合<易>学中的形上学与<四书>中的儒家道德伦理,由此为人们遵循和践履儒家伦理道德提供形上学的道德说教.这种方法后来为众多学者所继承,成为<易>学解释学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65.
樊伟峻 《阴山学刊》2009,22(6):35-37
汉代古文经学对文学的创作深有影响。古文经学不为章句之学.追求简明的文风,消解了长篇巨制,文学创作也由繁趋简。古文经学不谨守家法师法,讲求兼通,能博采众长,故古文经作家能够出入经史,表现题材也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至;而且作家的思想也不为经学所拘,开始表现内心的情感:同时,古文经学反对谶纬,迷信成分极少,这在客观上增强了文学的理性批判精神,这在政论散文中表现得尤为鲜明,同样的光芒在汉赋和诗歌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66.
张文华 《理论界》2007,(9):102-103
卡理斯玛是研究韦伯思想不可避开的话题,文章以韦伯的基本著作为出发点,对其卡理斯玛型统治理论的涵义、特点及其类型做了较为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67.
自南宋评点的兴起至明清评点的兴盛,文学评点逐步摆脱了经学伦理、政治教化的要求,走上了文学审美与艺术批评的道路,而促成这一转化的恰恰是经学思想的嬗变.梳理经学思想对文学评点的影响,可以发现,经学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构成了文学评点的特定境域.在文学评点的发展史上,从理学到心学的变化,影响了文学评点的视域生成,形成了文学评点特有的审美评价标准和审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8.
牟子“归苍梧”,居住在漓水与郁水交汇的苍梧郡治广信城,与苍梧太守交好,又多与人交流和激辩。于是苍梧因牟子《理惑论》而成为佛教东传圣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佛教的初传,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较陆上丝绸之路为早。牟子的诞生、《理惑论》的深远影响及“云山古佛场”的美誉,使拥有众多名刹古寺的梧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年佛城。  相似文献   
69.
儒学自孔子之后,即有门户之别,但经学的大分立却是因南北朝之际的政治文化对立而成。南北经学学风有异,流行义疏不同,然后由于士人学有兼通,且南北士人因往来之际,交流论辩,经学在辩难中求同存异。至隋代统一,以占据上风的南学为基础的经学统一已成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0.
从中国传统思维看中国叙事文学的滞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 ,具有整体性、重“情”疏“理”等特征。中国叙事文学的滞后性 ,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第一 ,与中国传统抒情文学比较显示其滞后性 ;第二 ,与西方文学比较显示其滞后性。中国传统思维与中国叙事文学的滞后性之间存在某些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