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老友》2014,(11)
正一到冬天,很多膝关节病患者就犯了愁,关节异常地疼痛,出现晨僵、关节僵硬、打软腿的症状,走路、出行简直比登天都难,日常生活都要靠别人照顾,面对形形色色的产品又不知该如何选择,一时陷入迷茫、绝望的境地。北京88岁老中医薛院长潜心多年钻研骨病,曾多次参与骨病药品研发攻关。他以跳伞员膝关节病为课题,在古方《腰膝断续膏》的  相似文献   
82.
从《离骚》和《九歌》的节奏结构看楚辞体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晓音 《学术研究》2004,(12):124-131
《离骚》和《九歌》虽然看似两种不同的句式类型, 但通过《离骚》几种基本句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包含三种基本节奏音组, 与《九歌》的基本节奏结构相同。楚辞以虚字作为句腰, 主要原因是为了改造从《诗经》延续下来的以单音节词前置的散文构句方式, 解决诵读节奏和词组自然顿逗不一致的问题。其三种节奏音组中的虚字大部分都不是为构成散文句的需要, 而是为诗歌节奏的需要而添加。以“兮”字连缀二言、三言等词组以加长句子的做法, 与虚字为句腰的节奏结构乃至语法意义都相同, 这种句式是在春秋战国以来韵语体普遍要求加长句式的趋势中出现的。屈原顺应当时语言的发展, 借鉴诗经体的节奏构成原理, 发现并提炼了以基本节奏音组为主导来结构诗行的规律, 这是楚辞体继《诗经》四言体之后兴起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83.
刘丽 《殷都学刊》2007,(3):64-6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汉代的文学观是儒家思想占居着统治地位。事实上,两汉思想是有差异的,其经历了汉初的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到儒道互补、再到汉末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这样的一个逐渐演变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对屈原《离骚》的评价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84.
从《离骚》谈屈原的人格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离骚》的研读,人们不难体会到屈原人格的崇高和俊美,及其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5.
《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历来认为,帝阍(天帝的守门人)没开门,将灵均拒于门外。本文认为帝阍开了门,灵均进了阊阖和天庭。  相似文献   
86.
《续高僧传》在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及文字学史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7.
真正让"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诗学意识的,当归功于屈原。在《离骚》中,他就对时间表现出异样的敏感和独特的体验。他往往把时间感受同人生感慨联系起来,将自然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就《离骚》的时间意识而言,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以示表层时间,另一种是通过自然物象的变化、活动空间的转换以示潜层时间;其表现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回忆过去来表现"时不我遇"的失落感,另一种是通过想象未来来表现"时不我与"的忧患感。正是在与时间的对抗中,他展现出自己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表达了自己饱含血泪的生命情绪。  相似文献   
88.
《离骚》是一首涵量极其丰富的长篇抒情诗。曾国藩与友人论文说过:“万山旁薄,必有主峰。”《离骚》建构的主峰是什么?本文认为:屈原实现美政的崇高理想,已绝望于楚国,自然把眼光投向别国;然而他对宗国的深厚感情又使他难以去国,这一矛盾冲突把屈原推向了极端烦乱和痛苦的深渊,也构成了《离骚》的主峰。全诗便围绕这一主峰而展开、而进行、而终结  相似文献   
89.
王卫湘 《船山学刊》2003,(2):123-127
戴望舒的诗歌是西方现代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双向催生、共同化育的结果,前者使戴望舒的诗歌获得了超越传统的现代品质,后者则使戴望舒极具现代感的诗篇拥有一个传统文化的深广背景。在这个背景上,屈原《楚辞》描下了浓重的一笔。一、语词和意象的吉光片羽现代诗人戴望舒在运思立象时对屈骚的语词意象多有借鉴。最典型的是他的名字,这是关于诗人与屈骚联系的一个最直接的例证。诗人原名梦鸥,“望舒”是他在开始文学生涯后为自己取的笔名。《离骚》便是这个笔名的渊源所在:“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不仅戴望舒,当时与戴望舒、施蛰存…  相似文献   
90.
许富宏 《云梦学刊》2003,24(3):9-11
将《离骚》“诏西皇使涉子”中的“西皇”解释为“帝少皞”是不正确的,这样解释既不符合战国时期学术发展的顺序,也与屈原的思想感情及历史观以及少皞的活动地域相矛盾。“西皇”应是“西王母”,这样作解既与前文在情节结构上相合拍,又符合当时的祭祀风俗和时代背景,同时与诗人深挚的爱国恋乡情感相一致,并为破解“求女”的喻意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