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2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是典型的主题出版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象征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出版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服务的出版意图、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出版功能、出版的公益性导向及时间节点特征与主题出版的目的、效果、特征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性质的再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主题出版的历史内涵并对其理论化的推进有重要作用,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102.
宋代开始,一些绘画评鉴大师为了集画论之大成,多把前人画论抄掇一遍,然后再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最具代表的是韩拙的《山水纯全集》。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此书“抄袭”之处较多,并随意修改原著,态度很不端正,学术价值较低。然而,韩拙虽然“抄袭”很多,但有些思想却是对前人画论的再发展,意义重大。韩拙在郭若虚“三病”基础上“召匡”病的提出,在王维“意在笔先”思想下的“预想目前”、“笔法推之”观点,以及对荆浩“四势”、“六要”的新解和新“三远”的阐发,都是他有意对前人理论的思考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乾嘉时期著名诗人张问陶,是继袁枚、赵翼之后的性灵派的集大成者。张问陶论诗与创作皆主性灵,求创新,要求"诗中有我"。他的性灵诗论一方面与袁枚、赵翼性灵说相通,一方面又合而不流。张问陶在注重情感和灵性的同时,继之以社会阅历和实践,还公开标举"风雅"精神,这无疑是对袁枚性灵说不足或弊端的补救,从而发展了性灵说。  相似文献   
104.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05.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06.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的注释过程中,注释者除查阅文献资料外,还访问了与鲁迅著作内容相关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史学家顾颉刚曾与鲁迅共事,并产生恩怨纠葛,自然在被访问之列.在接受访问及与注释者的通信中,顾颉刚以平和坦荡之心,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但在自家日记中,则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立场和观点.围绕《鲁迅全集》注释的方方面面,在历史的明与暗、思想的显与隐、文本的表与里之间,折射出顾颉刚微妙的政治和文化感受,这成为考察20世纪后半期中国知识分子心态史的一个突出个案.  相似文献   
107.
与以禅喻诗等类似,以食喻诗亦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一种重要批评策略。历代运用以食喻诗的学者不计其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批评的传统,其中苏轼和袁枚堪称集大成者。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以食喻诗衍生出了若干种批评形态,包括正喻式及反喻式的以食喻诗,以食衡诗以食别诗等。在中国文化的特殊语境中,诗与食在美学追求上存在着深层互通性,这为以食喻诗提供了基本的学理依据。以食喻诗存在具象化和抽象化两条逻辑理路,前者通过具体饮食的譬喻诗歌,后者则从饮食中提炼出味这一抽象、终极的概念,从而替代具象的饮食介入诗学批评,此种以味喻诗与以食喻诗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张弘 《社区》2009,(17):7-8
赵汀阳的书分为两处。在摆放着电脑桌的书房里.三面墙都是书柜,基本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客厅里有两处书柜,一处摆放着《莎士比亚全集》等图书,一处摆放着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以及一些历史考据类图书。对于一个做学问的人来说。几千册数量的图书并不算多,但赵汀阳称,自己并不保存所有书,此前已经淘汰过好几批杂书或没什么用的书.都卖了废品。有趣的是,他的客厅里没有电视,他说基本不看电视,  相似文献   
109.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也是清代最著名文字狱中的主要人物。在《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都有表现吕留良的笔记,但袁枚和纪昀对吕留良的态度有所不同:袁枚重点叙述吕留良对佛教的态度,而纪昀则痛骂吕留良对朝廷不忠。因为身份和地位不同,导致两人对同一事件作出了完全不同的评价,也即袁枚认为吕留良案件是一个学术问题,而纪昀则认为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10.
以超星数据(1949-2018)所检索的675篇以《鲁迅全集》注释为研究对象的期刊文章为中心,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比对、统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鲁迅全集》注释研究论文的特点以及呈现的问题作数据化分析。《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版全集修订后的第三或第四年间,论文年发表量约30篇左右;北京、上海、山东是注释研究的重镇;《鲁迅研究月刊》是刊载此类文章的主要期刊;对注释订误与补注是《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主要角度。研究表明,注释修订人员专业分布不均、科研单位重视程度等因素都对注释修订具有重要影响。探析《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问题与轨迹,整合相关研究资源、重视修订人员专业的多元化,才能为今后更好地修订《鲁迅全集》注释夯实基础,彰显"国家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