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1篇 |
理论方法论 | 9篇 |
综合类 | 98篇 |
社会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了一篇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恋爱故事。此后,不断有文人墨客对其进行改造与补充。其中,以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名。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其内容、人物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改变,由于承载这一故事的文学体裁不同,加之不同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变迁,使得爱情故事要表达的主旨出现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冯伦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4-37
王实甫的《西厢记》充满了创造精神 ,他所张扬的“有情” ,极具民主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新暎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8-40
《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 ,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 ,而且分别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各具时代特点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杜小琴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1)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因为三次赖婚历来受到人们的批评,认为她是维护封建礼教和门阀的家长。在此认为老夫人三赖婚姻有维护家族利益的因素,但更多的原因则是她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她对张生这一人物清醒的认识、深刻的剖析。通过人物所处的实际环境和透过张生这一关键性人物来剖析老夫人的行为和心理可以更全面、深刻地解读老夫人形象,对我们重新研读《西厢记》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苏锦瑟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3,(8):45-45
<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含蓄古板的古代人,谁负责教会他们嘿咻呢?古代人非常矛盾,一方面,对生娃这事有着非比寻常的狂热,一个接一个地猛生;另一方面,又对生娃的途径——性爱闭口不谈。哪怕是在今天,很多父母还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谈性呢,瞪大眼睛说孩子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那么1000多年前的古代人,怎么学习性知识呢? 相似文献
17.
18.
金批《西厢记》受佛学禅宗影响甚深 ,金圣叹用“赵州无”公案阐释了艺术创作中超越艺术构思之“有”“无”的充分自由的特定创作规律 ,并由此揭示《西厢记》所潜涵的超越意识观念之“有”“无” ,从而达到无住无念 ,精神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的思想意旨 ;用佛禅的虚空、梦幻观念解析了《西厢记》人生如梦及追求随缘任运的人生境界的思想内涵 ;用“极微”论等阐释了《西厢记》小中见大的创作方法。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艺术解析是立足于作品实际的科学阐释 ,而对思想的解读则完全是出于寄托人生感慨的自我需求 相似文献
1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1)
《西厢记》的楔子有位于剧首和剧中的两种,位于剧首的楔子比较常见,一般起着交代背景、介绍人物等作用,第一本、二本、三本、五本中的楔子都起着此种效用;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的楔子非常特殊,它位于第一折和第二折之间,形式也极为特别,一般楔子都比较短小,而此楔子篇幅较长,笔者认为王西厢采用这种特殊的楔子写法,主要是为了过渡剧情或者是为了插入一段重要却不便于在折当中出现的故事。《西厢记》在体制上多有创新,一改一本四折为五本四折,每折还有重要的楔子,这些楔子补充了正文的情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9)
红娘和春香分别是《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侍女形象,二者都在剧中主人公自我意识崛起和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推动着全剧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发展,有一定的共通性。然而,红娘和春香又于个性、学识、思想等方面存在着具体差异,再加上具体剧作家赋予的创作意蕴,二者的存在价值也存在着具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