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22篇 |
免费 | 238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34篇 |
劳动科学 | 42篇 |
民族学 | 142篇 |
人才学 | 155篇 |
人口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2846篇 |
理论方法论 | 519篇 |
综合类 | 6253篇 |
社会学 | 695篇 |
统计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336篇 |
2020年 | 305篇 |
2019年 | 259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351篇 |
2014年 | 680篇 |
2013年 | 520篇 |
2012年 | 619篇 |
2011年 | 701篇 |
2010年 | 683篇 |
2009年 | 694篇 |
2008年 | 756篇 |
2007年 | 616篇 |
2006年 | 599篇 |
2005年 | 495篇 |
2004年 | 425篇 |
2003年 | 422篇 |
2002年 | 522篇 |
2001年 | 528篇 |
2000年 | 217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刘晓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2)
施特劳斯认为当代自由主义抛弃了自然正当观念,试图将自身建立在价值相对主义的基础上,这一做法必将导致虚无主义的严重后果。然而,施特劳斯所批评的价值相对主义是韦伯版本的价值多神论,并不是自由主义版本的价值多元论。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论认为,存在着多元的异质性的善,在不同的善之间进行选择有时可能是艰难的,但好与坏、善与恶之间的分野是客观的,并可以进行理性地辩护。价值多元论或者说善的多元论不等于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而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多元价值的承认,体现着对自由和个性的尊重以及包容性国家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2.
143.
岳秀丽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75-78
作者采用描述翻译学研究方法,以英译诗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就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再现意境美的三大主要问题作了研究并给出对应策略:其一,掌握保留原诗模糊美感与使译诗具可读性之间的度:尽量保留原诗的意象及结构、弘扬东方含蓄美学文化;其二,译诗读来要符合原诗的情绪、节奏,不要因韵损意;其三,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的文化因素采用替代、一般化等变通、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144.
胡开全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0(4):29-43
蜀府在明代50座藩府中长期独享“忠贤”之名,其从分封之始即根据蜀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以礼教守西陲”的策略,并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在有明一代一以贯之。相对明代其他藩府,明蜀府政绩卓著、贤王辈出,深受士人和蜀民爱戴,屡次被朝廷表彰,忠贤之名广泛传播,是明朝“大一统”的缔造者之一,清朝在修《明史》时评价其为“蜀中二百年不被兵革”的核心力量。但学界对蜀府的研究严重不足。翻检史料,加上田野调查,可以发现,蜀府始终坚持“事君以忠”,在蜀地提倡文教,对儒释道大力扶持,还协助朝廷完成对茶马交易的有效控制,巩固了西南边陲稳定,树立起了“忠贤”形象。同时,蜀府在不违背“忠”的前提下,“辟土田以积其糇粮”,长期享有“天下首富”的地位,积极向上助大工,为军队捐饷,对地方公共设施慷慨捐助,成为塑造明代四川人文精神的核心力量。蜀府履行藩职的策略,发展了历史上“河间”“东平”之贤,创造出独特的“忠贤文化”,这是在明代体制下明智的生存之道,是明代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藩府。 相似文献
145.
146.
张炳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1):67-73
意境是我国古今作家、文论家研究了上千年的课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应从文体语言角度切入,阐释意境产生于诗体跳跃的有韵律的意示性语言的奥秘。意境是个完整的艺术品,不是艺术半成品。散文中的意境是文体渗透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7.
许俊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33
作者最近整理一批尚未刊行的梁启超与台湾遗民林献堂以及相关人士的往来书札四十余封,通过细读全函,排比整合,编辑成书,不仅见证了梁、林两人的情谊,对于两岸文化文学的交流,尤其围绕梁氏访台的政治背景、交友来往等一系列疑问,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8.
李杰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1)
宋人范温评杜诗时举了四个“全虚而意味无穷”的例子,虚,即虚字.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显然无法分析其所谓“虚字”.论文结合大量古人论杜诗中“虚字”和“实字”的例子,分析归纳,发现古人诗论中所说的“虚字”和“实字”与今天语法的界定不同.论文认为不能用今天的语法去分析、界定古人所说的“虚字”和“实字”,并指出古人所说的“虚字”和“实字”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