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310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595篇
社会学   9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眼下,"生态"的这盅时尚靓汤,正频频出现在"人际聚会"之宴席上。而这盅生态的靓汤总是被人们的舌尖"窄化"成"自然"或"物质"的层面,亦即局限于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这一自然或物的领域。从而忽略了生态最本真的含义——心灵生态之层面!生态,光有"光盘"在行动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宇宙上,不仅自然有生态,心灵也有生态。做个生命的"生态瓶"吧!——生态即幸福!因为生态的就是和谐的,而和谐造  相似文献   
92.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展示·交流·提升"为主题,立足"课堂"根基,以"课例案例研究"为载体,以"流程管理"为手段,以"提升实践智慧"为目标,不断尝试和探索更切合教师成长的校本研修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办创新型学校的进程.  相似文献   
93.
仁爱与和谐     
儒家仁爱是建立在亲疏远近、尊卑贵贱等级基础上的"等差之爱",具有同心圆式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层层扩展的特点。具体体现为仁者自爱,身心和谐;孝悌之道,家庭和谐;泛爱济众,人与人和谐;万物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儒家的仁爱精神,培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94.
土尔扈特东归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最为悲壮的民族迁徙"。土尔扈特部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西迁之后也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当沙皇俄国在政治、经济上对其进行压迫、掠夺时,在文化上逼迫其改变宗教信仰时,毅然踏上东归的征程。我们应当认识到土尔扈特东归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也有必要结合当前社会状况进行相关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95.
《推销员之死》历久弥香,人们从各个视觉去解读,每每皆有新的发现,本文从父子关系的发展说开,分析剧中父子关系的变化所传达出的人性悲剧。父子本是一体,同时也是对立的两面,儿子成长的过程必定打破父亲为主导的平衡状态,从而创造新的家庭秩序,由此为家庭增添了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96.
《社会福利》2010,(5):F0002-F0002
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以“蓝天计划”为核心,勇于进取与探索,在全国率先打造“蓝天文化”品牌,创建城乡一体工疗康复中心,聘任民营企业家为福利院名誉院长。同时.积极争取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联合下发事业编制管理岗位增编文件,  相似文献   
97.
人猿揖别     
《阅读与作文》2007,(4):15-15
浩瀚宇宙,银河苍茫。地球生命,雨露阳光。斗转星移,天行有常。大陆漂移,七洲四洋。四时更替,寒来暑往。云行雨施,万物生长。大干世界,包罗万象。自然造化,大块章。干岩万壑,层峦叠嶂。电闪雷鸣,狂涛巨浪。云合雾集,干态万状。长林丰革,傲雪凌霜。飞禽走兽,虎视鹰扬。适生存,不主故常。人猿揖别,竖起脊梁。劳动造人,历尽沧桑。幕天席地,饮露餐霜。穴居野处,山没无常。茹毛饮血,食果为粮。栉风沐雨,袭叶为裳。钻木取火,明之光。物竞天择,万物灵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98.
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回顾了作者60年来研究中国各民族的经历和思考。1949年前,作者曾在汉族和非汉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1949年后,他又参与了大规模的民族普查。在普查中,他逐渐认识到,民族是在其成员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而这种生活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一认识使作者在民族学研究中注重社会历史因素。1979年后,作者重新开始进行少数民族研究;1989年,他总结多年的研究思考,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他认为,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各个民族一直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欧洲中心主义的民族国家定义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双向过程: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将不同的民族文化、社会群体纳入一种高层次秩序的历史;在自上而下的过程中,高层次的秩序从未排斥低层次的民族文化系统。在中华民族与自身所容纳的“其它文化”之间从来就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99.
我国刚刚通过的《物权法》对土地和地上物之间的关系,采取了分别主义的立法模式。然而,分别主义与一体主义、分别主义与一体处分原则关系如何,功能有何差异,各国立法上有何立法趋势,仍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阐明。文章在考察了几种主要的立法例之后,尝试着解答了以上问题,并认为,分别主义立法更具有活力。"一体处分"原则从某种意义上对"分别主义"进行了修正,使得"分别主义"在效果上和"一体主义"十分接近。但是,两者仍然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0.
12至13世纪中期,因民族政权分裂,我国虽形成了南宋、金朝一南一北的对峙局面,但在文化上,南北仍是一体的,文学上也是一体的。而目前的状况是,由于人们对一水分流的南宋文学与金代文学的一体性认识尚不够清晰,故使对二者的研究仍处于分立状态中,因此有必要以整体观重新审视宋金文学,此种研究可以从宋金关系上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