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4 毫秒
271.
2007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购买的一批秦代竹筒为我们研究秦汉时期的户籍制度提供了宝贵史料.《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公布的编号为1532、1530的两枚简,涉及到了这一时期官府案比造籍、统计各种户口数据以及民户迁移时的入籍、销户等内容.简文中的“上”做登录、入籍解,联系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的相关条文,我们可以进一步判定秦及汉初的户籍中登载田地的事实.《文物》2009年第3期公布的0552号竹简提到了秦代“岁尽增年”的问题,这里的“岁尽”即九月,指的就是官府编定户籍之时.中国古代的增年方法并非以岁首而是以傅籍为标志,户籍登载的是当年而非下一年数据.  相似文献   
272.
任何翻译作品都可能产生误译,究其根底是“误读”问题,但文学翻译中的“误读”却具有及其复杂的特点.大多数对《西游记》译本的研究都集中在佛教道教等大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上,很少有文章对年龄的翻译进行分析过.通过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理论来探讨西游记詹纳尔英译本中年龄的处理,并提出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273.
儿童1~3 岁语言形成发展期是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儿童语言学习的几种现象值得注意。尤其是儿童的“代词”和“地点”指示常出现大人认为的“错误”。现在,人们对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有不同的看法,这对了解语言习得是有益的。其实,学习者的错误是无所谓“错” ,也无所谓“对”的。  相似文献   
274.
黎业明 《唐都学刊》2005,21(2):61-64
<孟子>"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颇难理解,历代注解<孟子>的学者对此多采取回避态度.在已有的解释中,以王夫之的解释为最具启发性.不妨试着将"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的"终"读为"众",则其意可分别解释为"乐岁则众得以身饱"、"乐岁众依然身受其苦",上下句文也就自然贯通了.  相似文献   
275.
根据生命教育理论,18岁成人过程应被看作是青少年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18岁青少年进行成人仪式教育,是其健康成人的需要,对其一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王北生等几位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就生命教育视阈下的成人仪式问题展开研讨,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乏真知灼见。相信会引起学术界对成人仪式教育的重视,也会推动18岁成人仪式教育普及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的发展。这组笔谈也是王北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级课题《18岁成人仪式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76.
不能简单地以《礼记.曲礼上》所载:“三十曰壮”来理解睡虎地秦律“除佐必当壮以上”的年龄规定,睡虎地秦律记载本身、商鞅变法的相关政策、秦汉帝王成长的记载、居延汉简统计数据均可否定此说。此年龄规定的合理解释为20岁,这可在睡虎地秦律“壮”与“新傅”的关系中,史载“壮”与“婚”、“壮”与“冠”的演变关系中,墓主喜任职经历及张家山汉简《史律》中找到根据。  相似文献   
277.
考察宋代类编诗歌总集《古今岁时杂咏》编选者宋绶的家庭背景及个人经历,阐释在宋前期朝廷兴文教的政策、制度下,文官家族的文学活动与参政“家学”的关系,分析科举考试取士标准变化对该书传播的影响,结合两个续编版本的选录内容、选录标准,比较同主题文学选本的不同编选者的文学观念差异,钩稽其中所沉淀的时代思想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78.
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南京市,在0-3岁儿童托育服务方面开始了系列探索,具有以市场为主,卫计主管、 联席审查、 市场运作、 以奖代补等特点.其中有一些成功的、 普通适用的经验,如: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联席审查会议制度;设立专项基金,以奖代补并对资金使用跟踪监管;通过普惠性早期发展服务进行社区体验等.此外,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还有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仍需国家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相似文献   
279.
文章就融于春节与清明节中的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展开论述,以期证明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两者之间有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关系。融于春节与清明节中的民间美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分反映着中国民间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民俗文化体现的民俗活动,其展开与达成离不开民间美术,岁时节令中的民俗活动也因为有了民间美术的存在而增加色彩。  相似文献   
280.
蜀人好游乐,此种风气在秦汉时即已流行,到唐宋时达于极盛,而宋及以后记载尤多。前蜀后主王衍《醉妆词》云:“者边走,那边走,总是寻花柳。那边者,者边走,莫厌金樽酒。”生动描述了五代时期成都五光十色的游赏娱乐盛况。北宋田况、苏轼、韩琦等都几乎异口同声地指出了蜀人好游乐、蜀地游乐文化发达的特点。蜀人的游乐活动又以民间节会为主要载体,仅以元人费著《岁华纪丽谱》所载,一年即有游乐活动二十四次之多,大致有游江、游山、游寺、郊野游等几大类。这些游乐活动常常由政府主导,参与者众、官民同乐、城乡同乐,这在宋人诗文中留下了很多生动的描绘。唐宋时期的这种群众性的游乐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其中最典型的是成都的灯会、花会以及乡村旅游。此文以民间节会活动为“窗口”来观察透视此时期成都游乐文化的诸多方面,或可对苏轼所言“蜀人游乐不知还”这一文化现象的丰富内涵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深刻的认识,并且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汲取对今天利用民间节庆活动强化价值引领、促进淳风化俗及沟通民意、宣导民情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