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13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991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飞阳 《船山学刊》2022,(6):117-125
曾国藩论赋以小学为本,着眼学问,强调用字精确;而立足现实关怀,视赋为经世之用,注重修身。这是其赋论思想的根基所在,由此衍生崇古重气、力追两汉的赋学风尚。赋体铺陈,落实在字,以小学为本,触及赋体创作“字本位”之语用考量。赋重学问,气行其中,可观才器,故可为致用之具。赋中之气,则须涵泳,故主诵读。曾国藩论赋不多,主见家训,洵为真切。因其出入桐城、调和汉宋、执掌国柄,所论影响深远。因着眼经世致用,于赋体特性所见不多。虽如是,仍足为晚清之世赋论的有力高声。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认为 ,骚、赋分别为不同的文体 ,不应混为一谈 ,屈原之作不当以赋名之。文章着重从骚、赋产生的历史状况 ,骚、赋体性之差别 ,骚、赋之流变 ,说明二者之不同 ,其中对骚、赋体性之别论述较为具体细微。文章最后对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 ,如刘勰、萧统对骚、赋的分辨 ,汉人何以称屈作为赋 ,以及骚体赋进行了简要论述。此文有助于解决对屈原之作称名混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33.
同题共作属于集体性的创作活动,赋的同题共作以魏晋南北朝为盛,这与当时文学集团的兴盛有直接关系。同一命题、相同环境下的创作,及其所固有的切磋品评的创作目的,使同题共作赋呈现出相反相成的两种倾向:一是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的趋同,二是同中求异的竞胜争高。这种方式的创作对于赋体文学表现领域的拓展和艺术技巧的提高都产生了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同题共作赋的文学史意义,则主要表现在促进了短赋的发展,并加快了多诗少赋的文学进程。  相似文献   
34.
论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在赋体骈律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徐师曾把赋划分为四种类型:一古赋,二俳赋,三律赋,四文赋。根据赋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考察,前三种是赋的主要历史变异形态,而文赋不过是对汉赋的超度复归,因此就赋体发展的直线走向来讲,由散趋骈,由骈而律是其衍变的主脉络。本文认为,赋体文学向骈律化方向发展与这种文体本身的形态特征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关系,这中间又贯穿了文学语言音乐性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5.
"以四声为韵"是唐代试赋用韵中的一类.作者可以自主选择四声中的任何一个韵部押用,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押韵次序为顺次.其中"周而复始"和"终而复始"与"两遍用四声"不同,只是在一遍用四声的基础上从平声始顺次加用一两个韵而已.与其他限韵类试赋相比,"以四声为韵"至少押四韵,而且各韵分属于四声中的相关韵部,但其他限韵类试赋会出现某一声的任何一个韵部都不被作为韵脚的情况.与"任用韵"一样,"以四声为韵"不具有"注题目之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36.
"赋"的含义及其对传奇、话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是中国文学创作中出现比较早的一种艺术手法,《诗经》的诗作中广泛使用了它。它作为“六义”之一自然会影响古代诗歌创作,过去已有许多人对它进行过探讨,但它对叙事文学创作的影响却很少人注意。赋在汉代发展成一种文体,它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它在叙事、写物甚至抒发感情时都充分体现了“赋”这一手法的特点,它对以后的叙事文体,如唐传奇的文体形式和风格以及俗赋、变文的叙事都产生了影响,而俗赋、变文等民间赋在文体上、语言上、描写技巧上又影响着宋以后的话本小说。  相似文献   
37.
司马相如的大赋较之枚乘《七发》,表现出重要的新特点.如铺陈方式上按空间方位和事类进行铺陈、辞藻的瑰怪和语汇的繁赡以及总体风格的诡奇之美.其铺陈方式的成因,与先秦时期《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地理类著作的影响相关.而辞藻和语汇方面特点的形成,首先与汉代普遍重视小学教育的风气以及巴蜀地区的小学传统有关,其次与汉大赋所要描绘的对象世界的特点相关,同时也与司马相如本人的刻意求奇倾向密不可分.至于司马相如大赋风格的诡奇之美,则是受到了巴蜀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蜀人精神特质、审美取向的重大影响,同时也不可忽视大汉时代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扬雄对辞赋创作空间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创立了"都邑"与"逐贫"两种题材系列,其次是兆示了"纪行"赋因地怀古模式的出现;其他题材的赋,作者比肩司马相如、东方朔诸家又有所创变,故在汉赋史上赢得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39.
论唐律赋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律赋,无论是侧重咏叹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描述民俗游艺的,还是重在咏物、议论、抒情的,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叙事性质。其叙事特性,主要呈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依时序而行的叙事时间与以情节为中心而展开的叙事层次的结合;多样化的叙事手法(描绘性叙事,用典使事,融叙述、议论、抒情为一体);赡丽繁富的叙事风格。唐律赋的叙事在本质上属于文学性叙事,对小说乃至其他文体的叙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英美汉学界的赋学研究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时代语境、研究视角、观照维度以及方法路径均不相同.基于此,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萌芽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发展期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繁荣期四个阶段.梳理这四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总结英美学者的研究成果,指明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拓宽国内赋学研究视角、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