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0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38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734篇
社会学   199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51.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工厂装配线上对成批的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进行筛选的工艺,并为此设计了一台实用的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152.
美国反恐战略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威胁的判断,扩大了新保守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美国政府逐步形成了颇具激进性的反恐战略。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美国确立了以反恐划线的外交准则,扩大了反恐的打击范围,促成了反恐与其他战略目标的结合,美国“借反恐之名,图谋霸之实”的图谋日益凸现。伊拉克战争后的困境迫使美国对其反恐战略进行了微调,从一味的“单边主义”转为适当寻求美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美国反恐战略的推进给中国的地缘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都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3.
陈思广  朱彤 《江汉论坛》2005,(4):108-111
战争本体美向艺术美转化的艺术途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错落有致的艺术布局、丰富多样的叙述方式、人物内心冲突自在转化的情节设置,以及具体的战斗细节的刻画,多方展示交战双方的谋略艺术,使克敌制胜的谋略美成为艺术的美,实现战争艺术向小说艺术的智性转化;二是以紧张激烈的战斗进程与战争生活,构成战争小说强弱有别的力度美,以浓烈的战争生活与散淡的平和生活交错叙述,构成战争小说浓淡有致的色调美,以战役战斗的适度把握,呈现战争小说动静相宜的节奏美、以奇险叠出的情节建立情节链,构成战争小说的传奇美,使战争力学与战争奇观得到美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4.
宋代,咏梅诗的创作渐趋繁荣,梅花的审美意蕴也在不断的改变。在这当中,苏轼的咏梅诗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情感,托物咏怀,使梅花的审美意蕴发生质的改变。他从“神”入手,整体把握梅花气韵;着重描写月下之梅,用“月”这个特殊意象来烘托塑造梅花形象;提出“梅格”是苏轼升华梅花审美意蕴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55.
关于我国居住权立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有的物权制度的体系框架具备用益物权的适应机制,这使居住权在我国立法中具有可行性。应对我国居住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居住权的取得方式,居住权的消灭,居住权的效力予以设计。  相似文献   
156.
欲判明先秦文献中所记载的"河图"、"洛书"是否点阵之图,首先应求于先秦文献中有关"河图"、"洛书"的原始记载.根据<尚书·顾命>、<论语·子罕>和<周易·系辞上>中有关"河图"、"洛书"的原始记载,无法得出"河图"、"洛书"是点阵之图的结论.非点阵之图的结论,是根据胡应麟"辨伪八法",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称点阵之图为"河图"、"洛书"显属可疑,而且,刘牧在<易数钩隐图>的序言中自谓"采摭天地奇偶之数,……点之成图",无意之中,已露出了作伪的破绽.清代学者毛奇龄更将刘牧作伪之迹原原本本考察得十分清楚.刘牧为了使其创制的点阵之图为人所重且行之于世,于是将点阵之图托以"河图"、"洛书"之名,也完全符合作伪的一般规律.坚持认为"河图"、"洛书"为点阵之图者所持之论据,亦皆似是而非.因此,先秦文献中所记载的"河图"、"洛书"并非点阵之图.  相似文献   
157.
古代小说作品中多有关于“灶下灵异”的记载。一方面,这些叙述受到了自古以来灶神(鬼)崇拜与禁忌观念的深刻影响,折射出文化观念的演变轨迹;另一方面,汉魏以来有关故事内容不断被扩展与丰富,出现了灶鬼作祟、灶器夜谈、灶下通灵等各具特色的题材类型。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可见出“灶下灵异”叙述在流传中情节模式与美学风格方面的细致变化。  相似文献   
158.
享受闲适     
李德辉 《老友》2014,(11):15-15
正人生的享受有许多,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享受。有的人认为,住豪宅、驾名车是享受,大把大把花钱才是享受,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才是享受。其实,享受是一种感悟,骑车散步是享受,清风明月是享受,粗茶淡饭是享受,种菜养花是享受,夫妻相濡以沫也是享受……以闲适的方式来怡养心神,是确保健康的  相似文献   
159.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书对这个理论论题尝试给出了个人的回答.本文再从"中国法律哲学的初步纲领"'共谋'与强制性支配"从'主权的中国'迈向'主体性的中国'"等方面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中国法学或中国学术,在当下世界结构中的首要任务,或者说中国学术的当代使命是根据我们对中国现实情势所做的"问题化"理论处理而去建构中国自己的一种有关中国未来之命运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60.
李霞 《江右论坛》2007,8(4):55-57
民族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历史智慧、和而不同的辨证方法、革故鼎新的变法精神对中国渐进式改革贡献了巨大价值.在"和"文化视阈下,中国将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