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重评五四启蒙运动三题——兼评李泽厚诸先生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宇 《文史哲》2004,(4):138-144
五四启蒙运动有三个问题值得重新评说:一是"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是与非。五四启蒙运动常常因致力于思想文化问题而受到非议,但作为政治革命之后的思想文化补课,五四并非"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而是要解决的就是思想文化问题。这种选择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二是为什么反对"调和折衷"。这也是"五四"遭受非议的重要原因。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之所以选择这种极端化的态度,并非只是出自策略性的考虑,而是不相信调和折衷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只要面对文化冲突的实际,就会承认,一些基本价值是无法调和的。三是启蒙运动的目标指向。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五四启蒙运动是从属和服务于救亡的。事实并非如此,五四启蒙运动虽然与救亡相关联,但它以人为出发点,目标指向是人而不是民族或国家。  相似文献   
32.
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过程。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具有"世界化"形态的理论学说,它的全人类性价值诉求和宽广世界眼光决定了它的世界共享性,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离不开世界化维度。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新形态必须始终把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作为其理论发展的肥沃文化土壤,并在关注和解决已进入当代实践领域的世界重大问题,引领世界前进方向中实现。  相似文献   
33.
吴静 《东方论坛》2004,(3):42-47
30年代的上海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确立了在中国的中心地位 ,各种充足的文化资源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催生出一份当时最具现代特质的先锋文学刊物———《现代》 ,使得该刊从多元化、商业化、开放化的文化母体中汲取养分 ,滋润和影响了它的整个生命流程 ,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编辑风格及文化景观。它为现代文学的各种样式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园地 ,以开放姿态打开了一个与世界文学连接的窗口 ,并在文化市场体制下开拓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园地。《现代》杂志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4.
世界化进程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崛起并侵入中国所引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诸强重组亚洲格局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世界化进程的转折点。抗日战争催生了普通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精神日益成熟;抗日战争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政治格局的巨变。  相似文献   
35.
胡适不是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使用“全盘西化”一词的 ,他的“全盘西化”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胡适提出“全盘西化”口号的真正意图是“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的改造中国旧文化的策略 ,他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中国本位的“新文化” ;不论是“全盘西化” ,还是“全力现代化”、“充分世界化” ,其内涵都是科学化、技术化、民主化 ,这实际上是胡适朦胧的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经历着经济危机,面临经济的转型.同时代的东方中国则经历着文化危机和政治危机,面临文化的转型和政治的转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胡适激辩中国文化,提倡新文化应充分世界化,认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张力与活力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辩论和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对接;同时他倡导新政治,呼唤民主政道,提出对自由的容忍与雅量是中国宪政民权乃至政党安排的精髓与核心.胡适的新文化知性是开放理念,强调文化的充分世界化;胡适的民主政道是自由价值,强调法治基础上的民治.胡适思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37.
谭效敏 《中州学刊》2008,(3):245-247
随着英语世界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不仅承载母语英语国家的文化,其在非母语英语国家的变体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非母语国家的文化特征.非母语英语国家的文化应当在英语教育中受到尊重和弘扬,而不应当让位于在目前的英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养、改进教材选编、改革测试评估、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课后学习与课外活动、加强国际层次上的校际交流等途径来弘扬非母语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拉美经委会的一系列政策失败,致使普雷维什及其拉美经委会受到各方批判,甚至导致了拉美经委会衰落的后果。但是,普雷维什的中心—边缘思想却因为“依附论”的兴起而得到了扩散。事实上,依附论是把普雷维什的中心—边缘思想作为一个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来加以应用的,是直接地用它来解释资本主义世界化所造成的大量边缘国问题的。同时,依附论没有在普雷维什那里驻足,而是把普雷维什用以解释国际关系结构的中心—边缘思想用于对一国内部的考察,认为中心—边缘结构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结构,是由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因而,依附论认为,对于边缘国来说,要想获得发展,就不仅要认识到国际关系中的中心—边缘结构,也同时需要认识到其国内的中心—边缘结构,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去寻求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9.
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曲折历史,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0.
王明科 《东方论坛》2005,(5):127-128,F0003
已著作等身的朱德发先生近年著作连连,从<五四文学新论>到<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从<评判与建构>到<世界化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文学>,从<20世纪中国文学理性精神>到<穿越现代文学多维时空>(2004年12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对中国现代文学做了全景的与聚焦的透视与解读.尤其是新著<穿越现代文学多维时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在榛木苦丛生的现代文化深山大泽中与沧海滉漾浩瀚澎湃的现代文学研究格局里,始终拓宽自己的研究视界与加大研究的理论深度,笔者认为,这具体表现在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