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48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00篇
理论方法论   162篇
综合类   1510篇
社会学   189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哲学的实践转向之后,后解构主义翻译研究随之向实践与语言内回归.根据哲学实践转向的影响,借助"三见"之说,后解构主义翻译标准将以实践为依托,以抽象翻译标准为依据,探索具体翻译标准的表述,以文本为中心,融合包括"一元论"和"多元论"在内的现有标准,建立多层多元标准体系.该体系将实现共性和差异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使标准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92.
<正>2001年的"9.11"袭击隐喻着全球化与地方化、文明交往与宗教冲突、多元主义与单一主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等诸多的矛盾。10年间,"9.11"事件在怎样的意义上改变了世界?  相似文献   
993.
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继"语言学转向"之绪,对学界知识观和研究范式转向与更新产生重要影响的,无疑是人类学。人类学给20世纪人文思想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相对于哲学、史学乃至科学知识社会学已经开展的"人类学转向"之成就和学术史意义的讨论,文学的人类学转向的学术史和思想史意义的讨论和认识相对滞后。在科际整合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中具有根基性的人类学,与文学的碰撞与交叉整合将带来何种新局面呢?中国文学人类学如何借助"人类学转向"的知识大变革背景和内在学理,突破百年来的学科本位主义限制,重建可替代植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话语的"人类文学"观和学术伦理,取决于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普世性建构及其可操作性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4.
一、文学人类学:人类学中心主义? 神学家说:神学是独特的人类学!①哲学家说:19世纪以来是人类学的复兴时代和灾难时代。人类学家说:人类学是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人文学者说:人类学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文学理念和学术伦理。④  相似文献   
995.
在语言顺应理论框架下,从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因素顺应两个维度对翻译转向进行探讨,提出在语言和文化结合的前提下进行翻译的综合性研究,并试图总结几点有价值的启示,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视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其学术起点是对视觉经验的重构;其发展轨迹是对"文化转向"的加入和反思,试图把视像化、视觉性作为理解后现代文化性质的钥匙;其知识体系的基础是跨学科研究。在这三个方面,视觉文化都得益于文化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与此同时,视觉文化也发展了文化研究欠缺的理论维度,对后者形成补充。  相似文献   
997.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文化的角度追溯了全球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其对文化的影响。作者认为,全球化给文化带来的是双向效应:一方面是文化的趋同性,另一方面则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后者的特征更为明显。虽然强势文化的传播总是影响着弱势文化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逆向运动的现象。就电影学界而言,在最近二十年里,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电影先后获得了各种国际电影节大奖,从而使得中国电影的“全球化”趋势大大地先于中国文学的走向世界。确实,随着中国的日益全方位走向世界,中国电影的世界性和全球性进程已经大大地早于文学世界性的进程,因为理解电影文本较之理解文学文本要容易得多。本文并不赞成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些获奖电影的无端指责,在指出其复杂的全球/本土因素后,作者将中国电影文化置于一个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下,对新崛起的第六代导演与其前辈作了一番比较,并对新世纪的中国电影的现状以及电影研究所受到的挑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8.
在20世纪中国救亡图存和追逐"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杜亚泉的渐进启蒙思想与占据主流的激进主义相颉颃而被人误解,致使其主编《东方杂志》期间的笔政生涯及编辑实践活动所显示出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旨归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理解。然而作为成就卓著的一代学者和编辑家,他秉持的文化立场及苦心经营的《东方杂志》所蕴涵的文化品格却具有丰富的阐释意义,一方面他以稳健持中、超然独立、开放多元的编辑思想成就了《东方杂志》在近现代出版史上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又因为自由知识分子的渐进启蒙文化主张而遭逢众议。其在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命运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99.
明清之际三种人性论与中国伦理学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有三种人性论——以李贽、顾炎武为代表的基于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人必有私”论,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继善成性”、“习与性成”与“性日生日成”的辩证、发展的人性论,以颜元、戴震等为代表的“气质之性一元”论。这三种人性论为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现代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种新伦理学的基本精神是:一切伦理原则必须奠基在人的感性生活基础之上,只有通过符合人性的伦理的规范与引导,人性的完满与光辉才能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00.
李承亮 《天府新论》2007,(13):202-203
《东方杂志》于1904年创刊,杜亚泉从1916年起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文化差异和调和的文章,与陈独秀进行论战,掀起长达三年的的争论.知识分子在这场论战中,在对东西文化认识上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