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1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59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晋室南迁,也将北方的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江南,并与吴越文化融合为新型的江南文化,从而赋予了江南都市以诸种文化品格,如礼乐文化、士人精神、山水品格、声色之风等,而兰亭修禊更是成为江南都市文化的永恒象征.  相似文献   
92.
东晋玄言诗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要因而论,或当在于玄学哲学的终结向玄学人生观的实践的转化,诗歌创作主体由崇尚诗骚传统向习玄传统的变化,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与文化心理向玄学人生观的倾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3.
94.
现存汉赋及其相关背景资料显示,汉赋实以儒家思想为主.其政治思想主张以史为鉴,王道天下;其教化思想主张以礼法治国;其圣贤王道思想主张以圣贤为榜样,将历史圣贤化.以儒家为统治思想全面影响了汉赋的创作,而汉赋的创作又对儒家思想产生影响.在儒家思想为主的态势下,道家、百家思想依然存在.老子为代表的玄学经扬雄发扬,出现新气象,而谶纬之学时有表现.  相似文献   
95.
唐人著录嵇康绘有《狮子击象图》,但该图恐非嵇康之作。"狮子击象"作为一种异域景象传入中原,结缘于佛教在中土的流播。狮子形象大约在东晋时期进入文士绘画题材。宗炳《狮子击象图序》交代了该图的绘事缘起,《狮子击象图》本系宗炳之作的可能性较大。唐人归之于嵇康名下,和嵇康刚烈的性格与"狮子击象"的惨烈意象暗合,其白画跟《狮子击象图》在文献著录中并行流传引起误题以及唐人借其题签抬高画价有关。  相似文献   
96.
魏晋名士里,刘伶以酒为名,他的饮酒不仅仅是为饮而饮,或者说他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酒徒",他在酒里体味老庄的境界,在他的文章里描绘自己酒后所体味到的玄境,实际上是在借酒入玄,在酒醉的时候,寻找现实里无法找到的"自然"。  相似文献   
97.
大同地区在东汉和东晋时期就有寺院和佛教僧侣的活动。大同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应为建于东汉时期的通光寺。东晋释道安和慧远等高僧在浑源龙山的弘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著名的悬空寺有可能始建于东晋时期。大同佛教史应该引起史学界和佛教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8.
受魏晋玄学思潮影响,谢灵运在《山居赋序》中提出的"去饰取素"与其赋序中同时提到的"意实言表"、"遗迹索意"一样具有浓厚的玄学色彩,其内涵复杂微妙。总体风格上的"废张、左之艳辞"而取"朴素自然"是其表层含义;审美鉴赏上的"超越辞藻形式"而取"心境的素朴"是其深层含义。大谢归隐始宁而玄佛仙兼融的心灵世界又丰富了"去饰取素"的玄理内涵,也使《山居赋》的玄理指向有别于西晋以来的其他玄言赋。  相似文献   
99.
魏晋风度和晋宋风流代表了不同时期士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魏晋人率性任诞的背后深藏着巨大的无奈与悲痛,而晋宋人潇洒旷达的气度才真正彰显了生命的本真与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0.
“远”作为审美范畴,来源于道家哲学;作为艺术意境,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得到清晰的表观。“远”在中国艺术重“虚”尚“神”的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远”不仅对古代的诗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古典诗词之审美意象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古典文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