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鉴真六次东渡,经过五次失败,才到达日本。其中所损失财物,数量是巨大的。其经济来源是什么?本文从寺院经济力量发展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论述了两晋以追隋唐的寺院经济发展状况,认为鉴真六次东渡的费用,是他为人授戒、讲经、治病所得,虽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损失,他却毫不吝惜,令人崇敬。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册上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人物。  相似文献   
22.
鉴真自唐赴日传播戒律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以鉴真东渡为线索可以窥视当时的日唐关系。鉴真僧团前五次东渡均试图利用民船,可以推测8世纪日唐之间存在着民间往来。围绕着鉴真至日后的授戒,僧侣间出现了对立,这与当时的政治状况密切相关。鉴真用来创建唐招提寺的寺地,是继承新田部亲王宅地的盐烧王被贬为臣籍之后被没收为官地的。鉴真携带的天台典籍是最澄创建天台宗的前提。鉴真东渡遭遇的苦劳昭示了日唐间渡航的危险。  相似文献   
23.
文彦 《老人天地》2010,(11):33-33
谢冰莹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四次从家中逃婚,两次东渡日本,并在日本的狱中饱受皮肉之苦,两次参军奔赴战场。  相似文献   
24.
《中国社会导刊》2010,(17):54-55
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园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两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兵分两路渡过黄河转战山西,击败阎锡山的军队完成东征使命后,5月又挥师西渡黄河回到陕北。  相似文献   
25.
青岛市的建制历史虽然只有百余年,但是却有6000多年海洋文明历史的深厚积淀。在“Q”形青岛滨海文明带上,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胶州三里河人,是我国最早闯荡外海的航海者;2200年前从琅琊启航的徐福船队东渡,是史书上记载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海上远航活动;千帆云集的北宋密州板桥镇,是我国北方唯一设市舶司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大口岸。在以往打造“帆船之都”过程中,对具有深厚积淀的青岛海洋文明历史鲜有探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在后奥运时代,对悠久的青岛海洋文明史进行一些渐次深入的探讨,以增强“帆船之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应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26.
晚明湘潭学者张燧,曾著有《千百年眼》、《经世挈要》等书,备受学界赞誉。尤其是《千百年眼》一书流传于日本,学界普遍认为是张燧晚年携带此书东渡日本。其实,仅是《千百年眼》传于日本,而张燧本人则未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27.
朝鲜朝通信使是维护古代朝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文化交流的使者.两国文人在古代结下的友谊,对当下朝(韩)日关系的走向亦有着积极影响.《东渡笔谈》是朝鲜朝通信使停留曰本江户期间,由日僧因静记录的笔谈内容及酬唱诗文,具有较强的现场"诗会"性质,既生动地揭示了两国间的交往历史,还可从新的角度探究朝日思想文化渊源.然而,纵观朝日文人在使用第三方语言,即汉语开展笔谈所记录的《东渡笔谈》则不难发现,双方的交流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元素,不仅为两国文人开展文学交流注入了活力、深化了内涵,也呈现了中国文化元素在东亚文化圈中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8.
周恩来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经过了一个比较长期复杂的过程.他在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救国救民、"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南开学校读中学时,奠定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素朴的唯物论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找到并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夕回国,在革命斗争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初步树立了唯物史观;旅欧时期,1921年春在巴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秋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29.
徐福东渡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徐福东渡的目的、启航地、目的地问题展开了探讨。认为徐福出于军事目的,率船队由达蓬山启航,所属部分船只偶然漂移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30.
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中,有不少中国文人由于种种原因东渡扶桑,在形成一次移民浪潮的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向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高潮。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文人在儒学、教育、史学、文学、武术、建筑、书法、绘画、医学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