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198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382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山西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以铜或铁代替玉石,成为妇女儿童的玩具。  相似文献   
72.
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皇权政治奠基和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大宗不可绝成为皇权继承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着大宗不可绝和为人后者为之子两条原则,两汉时期在经学领域和现实政治领域发生了一系列争论和斗争,并最终影响了汉代的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形成。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深入理解传统社会的皇权政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3.
中国古代“文”的内涵复杂,其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表现主要概括为天文、人文与文章三个层面。就天文之“文”而言,它指自然万象及背后运行的宇宙之道的绚烂呈现;就人文之“文”而言,它指被礼仪章程规范的“守礼”之人的行为、情感和言语的雅化,此内涵进一步被“文质”范畴拓展和深化;就文章之“文”而言,它既指学术和文学创作,也指创作过程的特质,即对文饰的重视,由此导向了后世尚“丽”的审美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74.
唐元鹏 《东西南北》2013,(15):16-17
先秦两汉——道德坚守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就是老祖宗们近乎变态的道德律。孔夫孑。因为盗泉之水不喝;遮着脸的饥民就因为施舍者“喂”了他一声,宁可饿死。二桃三士,太子申生,介子推,王烈遗布,天知地知,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这是一个令人充满美好幻想的时代,无论身屑庙堂还是隐身乡野,士人是那么彬彬有礼.草民也效仿贤人,对道德的坚守有着一种近似偏执的疯狂。就这样还被孔夫子骂了一句礼崩乐坏。或许在今天看来,这个时代耻感爆表,道德洁癖。但正是它的存在,给全民族带来了虚幻的优越感,可以大言不惭:我们是文明古阳,我们是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75.
许会娟 《社科纵横》2013,(1):282+307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至东汉中后期,是经学发展的昌盛期,而到东汉末年,经学就进入了中衰时代。郑玄对两汉传统的今古文经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石雕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原始社会的石器堪称人类最早的雕刻作品。由于雕塑材质的坚固性,使得它成为永久性的造型艺术,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立体史诗。就如同秦皇汉武时期宏伟的地面木架建筑虽早已荡然无存,而曾经伴随那些建筑的一尊尊石雕却历经沧桑,默默守望着遥远的昨天。被石雕高古的气息吸引,邢伟十年前便醉心于这一领域的收藏,尤以佛教题材的石雕造像为多。提及佛教石雕造像,就不得不回顾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历史上经历  相似文献   
77.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13,(1):15-18,0
指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南直八》中,陈述“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取合肥,以雍为合肥长”和“(正始)四年司马懿拔皖”的两处失误,为人们研究三国时期合肥、皖城问题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以此去继承顾祖禹经世致用的精神,以提高史料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8.
79.
史志 《老年人》2013,(7):37-37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文学名篇,而对曹植为何写《洛神赋》,从来说法不一。有说是写他与曹丕皇后甄氏恋情的,有说写曹植自己哀怨的,有说是受宋玉《神女赋》影响专写女性美艳的。但总的说来,离不开甄氏。甄氏是一位出身豪门而命运悲苦的不幸女子。她是汉末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父亲甄逸,曾任上蔡县令。甄逸  相似文献   
80.
在对攀枝花地区三国文化遗存的考察基础上,本文以口述史研究的方式对当地三国文化遗存与历史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所搜集到的当地口述材料进行分类,分析话语是如何作为历史传播媒介的;然后,对这些话语背后的隐藏信息进行了深层次剖析,讨论了公共历史是如何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族群文化被建构,个体又是如何在群体历史中发挥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史学定义不同的"客观性",讨论了意义被赋予与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