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69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71.
20世纪中国的“新道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把握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风貌,需全面了解它的政治家、学问家、企业家、军事家、艺术家,但提纲挈领的还是认识它的思想家。人们以往习惯于从孙中山(或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这个“政统”的角度解析20世纪的中国,但还需要增补由思想家们所构成的“道统”。如果在总结一个世纪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21世纪中国继续现代化、与世界接轨、融入人类主流文明的大方向,就需要确认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新道统”。  相似文献   
472.
严复将孟德斯鸠的自由划分为“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大致与“社会自由”与“小己(个人)自由”相似。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其中存在不少“异化”的成分。就“国群”来说,它转译的是如下英文词汇:po-litical,civicorsocial,community,society等。如果反过来看就有意思了,因为含有“群”之意的英文词汇大致有:bevy,cluster,flock,gang,group,horde,swarm,troop等。这个“群”,经常是指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就“小己”来看,它对译的是individual、subject等。事实上,subject译为“臣民”或“臣属”才是比较恰当的,当然也可以译为中性的词“国民”。此外,individual很多时候被译为“特操”。除了“国群”之说外,还有“人群”、“民群”、“群理”等;除了“小己”外,还有“箇人”、“一民”、“行己”等。由此看来,严复用心良苦地希望为中国社会传播自由思想之火种,却往往给“自由”涂抹上别样的色彩。  相似文献   
473.
孙文龙  齐军 《社科纵横》2006,21(2):157-158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TEM THEORY)是EVEN-ZOHAR提出的一种文化理论,最早成功地应用于翻译研究,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迪和指导是多方面的。结合自己对多元系统理论的理解,笔者运用多元系统理论重新审视林纾、严复的翻译策略,以期发现其翻译策略背后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474.
清末民初,西方近代主要政治思潮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相继东来,引起思想界不同反应。严复终其一生多谈“问题”少谈“主义”,所谈的“问题”众多,其中比较突出的“富强”、“自由”、“均平”等问题,正是三大思潮的核心价值,显示其较早了解、熟悉西方三大思潮。在严复那里,随着历史剧情的变化这些价值逐渐褪色,晚年的严复发展到几乎否定一切外来的主义。严复对西方思潮由迎到拒的过程,印证了中国近代转型的艰难曲折。可以说,世变造就了严复们成为近代中国全面改革论的倡导者,而其亲历的国变却又使得他们成为近代中国国情论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475.
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地向中国人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启蒙思想家,自由主义思想就是他从西方引进的重要启蒙思想之一。本文通过严复所翻译的穆勒的论自由《On Liberty》中,?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阐述严复关于自由的思想,将从自由的权与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点启示这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76.
桑旦东知 《中国藏学》2023,(1):109-118+216-217
藏传佛教后弘期,西藏本土翻译家接续前弘期的译经事业,且以更大规模译介佛学经典,巴蔡·尼玛扎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译著不仅是了解这段翻译史的重要线索,也是探究后弘前期般若中观思想在西藏实现本土化、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文章从诠释学的视角,结合各类文献资料,对巴氏所译文本的类别、特点及跋文等作了“翻译考古”式的梳理和考察。研究表明:首先,巴蔡共译42部显密经典,根据所译文本体量显示出其“重中观、倾应成”的翻译旨趣;其次,他对龙树、提婆及月称所著中观经典的翻译会特别采取“译校”“译订”或“订校”两道工序;再者,基于《明句论》修订鲁氏所译《中论》,即知其宗旨所归为应成见,自此拉开了藏传佛教般若中观思想从“自续”转向“应成”的序幕;最后,借由翻译进一步推动了般若中观思想在西藏实现本土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77.
为完成“新知识翻译”的历史使命,严复创译了大量新名词。长期以来,其译词创制和历史容受并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和公允评价。详尽考察严复译自英文unit的音义双关的“么匿”概念的创制、使用及其在近现代报刊、辞典、教科书、学人著述等历史文本中的容受情况,可尽可能还原严复译词的传播与接受真相,更加合理地评价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重新审视学界过于强调严复译词容受“断裂性”的观点,重视并肯定其“承继性”一面。  相似文献   
478.
严译《天演论》导言为我们打开了治化的三重世界,分别指向现代政治的三个向度,即富强(事功)的、礼法(民品)的与世界秩序(文明精神)的。这三重世界在道德关切上分别是不确定(弱)的、积极的(强)与进化融会(广远)的。它们得到来自中国治体论传统的悠久思维启迪,也接纳了现代世俗文明的部分基本教义,因此生成了现代政治精神内在不可化约的多维张力。大体而言,严译西学所代表的现代中国思想发端,对于现代文明既歆羡仰慕、啧啧称奇,也有来自文明传统审视下的犹疑不安、心有不甘,更展现出不同文明类型碰撞下的互诘和超越。这其中不仅生发出对于中外文明和国家处境的反省,更激励了文明传统精神在新世运中的生机与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