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72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管理学   3270篇
劳动科学   1246篇
民族学   183篇
人才学   825篇
人口学   294篇
丛书文集   3501篇
理论方法论   1124篇
综合类   8690篇
社会学   2583篇
统计学   617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714篇
  2014年   1924篇
  2013年   1342篇
  2012年   1409篇
  2011年   1926篇
  2010年   2130篇
  2009年   1982篇
  2008年   1860篇
  2007年   1293篇
  2006年   930篇
  2005年   833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616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由于诸多原因使社区就业问题显得更加严峻。以辽宁省F市社区就业现状为例,通过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获取详细的资料,探寻社区就业问题的根源,并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社区功能的整合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02.
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探讨自由问题,不仅扬弃了自由的抽象性,使其具有科学的内涵,也揭示了自由本质上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是"现实的个人"走向"自由个性"的过程,是"自由个性"的生成过程,还揭示了实现自由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改革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立涉外企业所得税制度开始,到2008年两税合一,企业所得税经历了一个逐步规范、统一的渐进式的改革历程,从形式到实质实现了税制的创新和完善,也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挑战,同时为其他财税立法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企业所得税制还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它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04.
20世纪40-70年代,在中国文艺领域,"深入生活"作为一种创作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热切倡导,由此给中国的文艺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这一时期"深入生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得出结论:不顾历史和个人条件一刀切地要求作家深入某种指定的生活,或是一味地排斥深入生活,都产生不了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90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相关论著中也提出了这一重要思想,但是后人在马恩的基础上去理解和阐述这一重要思想时,却争论不断,因而在笔者看来,要想正确把握马恩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论断,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回到马恩的语境中理解它的内涵;其次,需要把握这一论断的目标;最后,需高瞻远瞩,理清这一论断实现所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90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群体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实践中存在城保模式、双低模式、综合保险模式和农保模式四种不同的模式。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属于"双低"模式,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保障水平低、缺乏互济功能、易引发城乡就业矛盾等问题。立足于系统性、长远性的目标,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7.
本文认为,价值体系因其内部诸要素组合方式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融合型和分立型两种类型.经验价值和超验价值,幸福、正义、崇高,权利和善,是价值体系中由抽象到具体的三组价值要素.诸价值要素呈融合、交融关系者为融合型价值体系,呈分立、对峙关系者为分立型价值体系.同时诸价值因素间又存在功能性互应与范导关系.由现代性的理性化和祛魅实质之决定,价值类型势必由融合型转化为分立型.  相似文献   
908.
张伟 《晋阳学刊》2008,3(1):46-49
现实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核心,依据社会形态理论其生成史可以阐发为三种形态:群体形态的个人,独立形态的个人,自由形态的个人,三种形态的历史演绎构成了现实个人发展的内在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表现为以物为基础的独立形态的个人,人的物化状态不可避免。物化状态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是对群体形态个人的扬弃,对自由形态个人的基奠;其消极作用在于人以“物”而非“人”作为价值尺度,物质利益驱动使人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而形成人际矛盾,而这一矛盾是引发社会种种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人际矛盾、实现入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着力点,其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民主、法治、道德的实现。  相似文献   
909.
论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公民观念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与实践,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精英认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启发民众思想,塑造新型人格国民,达到“人的解放”,而启蒙知识精英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个人价值未被发现与承认。于是,五四启蒙知识分子以近代公民精神为诉求,从独立人格、个人权利、法治契约、功利取向、理性思维等方面输入西方公民意识,力图塑造新型人格的国民,承担起变革社会的重任,以达到国强民富的民族主义目标,但近代中国社会无法为公民观念的发育提供有效土壤,启蒙思潮面临外在困境与内在价值矛盾。  相似文献   
910.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2008,12(2):163-16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