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高等教育只有提高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方能生存下去并不断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则是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主体性人格有两个重要特征:非理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个体化与社会化的高度统一。文章还提出了关于如何培养这种人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
晚明是一个"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特殊的历史时期,晚明士人对生死问题的探讨源自士人内心对人性自由的渴求与文化限制之间的冲突而产生的痛苦感。晚明士人把对死亡的恐惧内化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动力,而把对生死的反思外化为摆脱陈规陋习的不羁之举。这种生死智慧的物化形式是在两个层面上同时进行的:死亡态度的个体化,生活态度的自我性。  相似文献   
83.
2005年的中国文坛充满了骚动与喧嚣。无论是群体性的文学争论和文学大奖,还是个体化的文学创作与文人生活,都曾在这一年里不同程度地吸引过我们的目光。但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当沸腾的事件结束,热闹的喧嚣过去,人们往往会感觉更加寂寞。综观2005年的中国文坛,留给人们的正是这种印象。  相似文献   
84.
个体化社会把个体转变为自我社会生活的书写者。脱嵌于传统迫使个体的选择与判断依赖于自我决定,人的个体特性从"给定"转变为"即时性",不确定性急剧增加。搬迁导致了传统的销蚀或断裂,个体化社会致使移民的无根感与社会适应自我中心化,而客观参照体系的缺失使其重新嵌入面临着恐惧与迷失的风险。风险的应对首先依赖于移民个体对自我与他者关系范畴的理性认知,但由于个体化转向消解了传统与权威体系,自下而上的路径成为移民重新嵌入的选择。  相似文献   
85.
理想是人的发展的结果,又反作用于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是理想教育的本质规定性。理想教育通过促使受教育者完成从社会理想个体化到个体理想社会化的过程来实现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6.
个体化是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题之一,它描述的是有关制度以及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一个结构性的、社会学的转变,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转型下日本女性的生活处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个体化社会里,日本女性一方面摆脱家庭和性别角色的束缚,获得为自己规划人生的自由;另一方面她们又失去家庭和性别分工带来的稳定性和安全感,面临着贫困、孤立等风险。当日本女性逐渐脱离家庭和性别角色时,日本的政策和观念反而固守甚至强化家庭主义和性别分工,导致女性在自由与风险之中难以抉择。  相似文献   
87.
吴炫的否定主义文学批评尺度要求作品的个别性达到世界观的个别性层面,以“独象”来传达作家对世界的“个体化理解”。该尺度的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启迪性价值,但它在认识论、操作性、实效性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8.
从研究国内外对于服务失败和补救的成果上看,均是对消费个体的研究,未见针对群体消费者在服务失败和补救中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研究.然而,服务行业的群体失败在我国已经呈现出逐年增多的现象,与个体失败相比,消费群体内部互动更加复杂多变,服务企业往往更加难于应对.通过真实场景实验,围绕去个体化理论和群体情绪感染理论系统探讨了服务失...  相似文献   
89.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但是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是男权制意识形态不断延续和再生产的,其实质是两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模式。缘于历史的惯性,如今的婚姻和家庭仍然还是建立在一种感情或物质交换上的利害权衡,而非自由平等的、真切感情的相互付出和满足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打破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消融家庭———男权制的经济单位和支撑结构于社会中,不仅婚姻、家庭将真正成为建立在平等自由和赋予个性发展同等权利基础之上的两性之间的真诚关系,而且每个人都将突破家庭结构的限制,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而由个人组成的各自独立的系统将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联合成更大的开放系统,并构建起更加有序、和谐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整体社会。  相似文献   
90.
公共演讲中的人际意义对维系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化是研究人际意义的语言学手段之一,它从语言使用者、社会文化资源分配与亲和关系出发,将语篇看作语篇生产者主动协调社会关系的过程。外国政府官员通过抗疫演讲动员民众抗疫,是个体协调社会关系的典型范例。对演讲语篇关键词和索引行的语篇语义分析发现:(1)抗疫演讲语篇呈现“发生—应对”的逻辑序列;(2)概念意义在被注入人际意义后建立了个体间的情感纽带;(3)主流文化身份、国家人物和事件这些绑定符号推动了群体联合;(4)在个体—群体连续统上,从个体到群体的价值和身份协商建构了顺应、同化和合作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