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6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623篇
劳动科学   97篇
民族学   149篇
人才学   138篇
人口学   67篇
丛书文集   1140篇
理论方法论   243篇
综合类   2414篇
社会学   458篇
统计学   18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81.
集体主义既是一个公共行动的原则,也是一个个体行动的原则.作为公共行动的原则,它是我们无可避免地要运用的一种原则,我们一旦将其提升为一个绝对的不受限制的原则,它就成为一个不合理的原则,而如果将其看作一种有限的可被弱化的原则,那它就是一种几乎无需被辩护的原则.作为个体行动的原则,集体主义有时是一种底线性的要求,有时则是一种超高的要求.就其超高要求这一向度来说,它预设了某种理想共同体的存在,在这种共同体尚未存在时,这些要求只能是一些自我施加的自愿担负的要求,而非一些强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2.
价值相对主义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通过对形而上学所承诺的终极价值的分析可知,它的出现与形而上学的终结有着思想上的渊源.从现实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中物化逻辑对人的统治造成了物对人的奴役,人以物为标准必然导致价值相对主义.价值相对主义表现为个体之间的价值多元性,但社会在意识形态上需要价值总体性,个体与社会的分野正是价值相对主义产生的实质,价值相对主义的扬弃必须以这两方面的统一为前提.  相似文献   
883.
利玛窦来华经历了两次易服:教士服易僧服、僧服易儒服,其形象经历了从修道士到西僧、从西僧到西儒的两次转换.两次易服从适错到适应,反映了利氏文化适应策略的不断调整,也反映了异质文化交融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884.
非正式制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个体品质培育机制,在这个机制中非正式制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民间规约、民间仪式、私学教育机构和民间道德楷模等非正式制度在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85.
伦理之“道”是体现在各种实存的伦理关系之中的“道”,随现实伦理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个体之“德”是不断获得与修正伦理之“道”的动态过程,最终转化为自身的德性。二者的相互转换遵循“伦理关系—道—个体—德—伦理关系”的循环路线,群体与个体各自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动“道”与“德”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86.
中西思想如何看待"个体",是当前讨论"儒家与自由主义"话题的一个有内涵的切入点;儒家思想中的个体是关系式"道德个体",而西方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个体则可概之为原子式"契约个体".儒家道德关系所建构的个体,其功能的发挥,必须置于关系构架的互动中才有可能.源于古希腊的原子主义传统的个体,则如单个的原子那样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能够发挥其独立自主的功能.儒家关系式道德个体立基于性善理念的正面价值,其所对应的个体进路及方法为"修身",其目标取向则为整体和谐.西方原子式契约个体则立基干人性的负面价值,其所对应的路径为"契约"方式,其目标取向则为个体的独立自由、正义平等.马克思自由观既立基于个体发展这一出发点,又将价值取向置于集体主义的、整体境界的终极目标;这和中国儒家的理念及思路有相合之处.这当然是一种富有启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87.
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积极引导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扬善抑恶,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伊斯兰教经过自身改革与调整,已发展成为信教群众自主自办的宗教事业,其教义与社会主义文化在爱国意识、团结意识、行善意识等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对引导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相处具备了良好条件。但在"引导"过程中仍应注意:必须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引导";要加强对宗教人士的团结教育;要坚持"求同存异"的理念。  相似文献   
888.
清朝从1693年开始了百年禁教,但事实上在华基督教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地下传播致信徒日增。这在当时中国是普遍的情形,福建也不例外。这说明,基督教扎根中国社会的阶段早已完成,且根基深稳。本文认为,明末清初到1723年是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扎根阶段。这种扎根通过信仰的交谊舞而完成。具体地说,基督教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在信仰层次上巧妙地利用了中国本土信仰中与之相通的部分。孔孟之道,佛教和道教,以及民间信仰,都成为了基督教信仰的辅助信仰,成为人们转变信仰的基础。这是基督教扎根中国社会的奥秘所在,也是最有效力的适应。  相似文献   
889.
责任感是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义务的自觉态度,它在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情感因素。我们的儿童正处于世纪之交,是未来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而这种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应具有对国家,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然而,现在的儿童普遍缺乏责任感,多数存在着自私自利的现象,因此,培养儿童的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90.
“科长合不合格,由群众说了算。”安徽省阜阳市开展的民主考评市直单位科长活动于2009年12月进入社会测评阶段,108名参评科长将接受来自社会各阶层万余人的测评,其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职位去留。阜阳市本次参与测评的人员包括服务对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企业代表、个体工商户,等等。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