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1980年我国第一次提出了住房商品化的总体设想后,经过三次住房体制改革,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住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多年来在住房改革中片面强调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特性,忽视了住房的必需性、耐久性、高值性等特性,导致我国住房价格增长过快、价格过高、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严重,房地产市场严重失衡.我国住房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适用房是政府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所采取的一项住房保障举措。政府通过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半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降低住房的开发建设成本,同时对成交价格、购买对象和开发商的利润进行限制。它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和健全城镇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以“定向定点建设、集中供房、保障对象低价购房”为主的经济适用房实物供应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北京开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以来,不论在建设和供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解决了众多中低收入家庭和房屋拆迁居民的住房困难,为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平抑房价、保持社会安定,促进房地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16.
自1980年我国第一次提出了住房商品化的总体设想后,经过三次住房体制改革,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住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多年来在住房改革中片面强调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特性,忽视了住房的必需性、耐久性、高值性等特性,导致我国住房价格增长过快、价格过高、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严重,房地产市场严重失衡.我国住房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7.
从政府定位、资金来源、住房补贴、法律体系、保障体系以及准入退出制度六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构建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措施:主要有选择适合的住房保障模式、健全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注重住房保障的层次性等. 相似文献
18.
沈雪蓓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2):141-143
住房保障的发展模式和成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结合贵阳市实际,提出了贵阳市发展和完善住房保障模式的九条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以来.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对“居者有其屋”充满了期待.一部分这样的家庭已享受到了保障房的优惠政策。在实践中,如何使保障房真正体现民情、关乎民意、服务民心.真正让保障性住房发挥保障作用,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六条规定和八项措施,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的置业群体、置业对象、置业目的、置业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客户对90m~2套型的接受程度和市场期望,为开发商解决项目定位问题提供较详实的市场资料,对解决90m~2小套型住宅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问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