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人力资源管理》2014,(4):228-228
上火症状: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  相似文献   
52.
中医学发展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代医学虽然历史较短,但它以实验医学为基础,与现代自然科学紧密联系,目前已经不可动摇地成为主流医学。尽管如此,传统医学的地位近年来不仅没有降低,还有不断被重新认识的趋势。去年的SARS防治,我国北京、广州等地由于中西医结合全程介入,死亡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证实了中医在应付人类未知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近年也把传统医学作为补充和替代医学(CAM)加以提倡。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医学科学,中医药自身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独特优…  相似文献   
53.
中医学和西医学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认识论到治疗观,贯穿在医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中医学和西医学多层面的对比分析,包括对人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及思维方式等角度,比较了中医学和西医学在核心价值观上的异同,认为二者不仅仅是治疗方法或诊断疾病上存在差异,而是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着根本差异,为更深入认识两种医学各自的内涵及差异提供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4.
中医学隐性知识是中医学知识的重要组成,具有意会性、个体性、灵活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中医学隐性知识的挖掘和传承,正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也制约了人才培养。基于中医学隐性知识特点及教育教学现状,应围绕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增加隐性知识的呈现度,通过知识管理理论加强隐性知识的转化度,运用知识发现技术提升隐性知识的显性度,通过反复实践和体悟实现粘滞性隐性知识的转移和传承,以期为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传承提供对策,为助力中医学人才培养、推动中医学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55.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现今社会,女的忙着美容,男的忙着补肾。而在男科门诊中,常常碰到患者埋怨自己性能力不强,询问是不是肾功能不好,是不是肾虚,要求医生开补肾壮阳药物。然而,保持阳刚不能一味地补肾。  相似文献   
56.
张建忠 《科学咨询》2009,(13):74-74
缺乏适宜的个人中医学习环境是导致中医院校学生中医理论学习困难、学用分离的重要原因.采取多种途径构建适宜的个人中医学习环境,对理解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养成中医思维习惯和中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中医也是一门科学。中医学采用的是以有限地使用分析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对整体思维方式的彻底贯彻的思维方式。在理论的构建上,中医学可提出一种假设,即人的身体状况分为“三态”:真态、常态和病态。而把研究重点放在真态和常态之间,以获取中医学在当今世界医学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8.
川劳社函[2007]174号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你局《关于明确劳动能力鉴定医学诊断费用支付渠道的请示》(成劳社发[2007]30号)收悉。经研究并商省财政厅同意,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相似文献   
59.
刘长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2002年退休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哲学,在中国传统科学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医方法论等学术领域造诣颇深,对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前途与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主要著作有《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中国系统思维》、《中国象科学观——易、道与兵、医》。  相似文献   
60.
<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早期重要修炼经典.两经修道的道概念,亦是哲学概念,即学术即实践.经中的神概念与中医学经络穴位相通,亦是即学术即实践,由此可知道教早期修炼的基础,从来没有离开过传统的道教哲学思想与中医学理论.宗教学诠释、借喻、隐喻与哲学、中医学诠释并用,更加显示出早期道教修炼经典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