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丹露 《老人天地》2013,(2):53-53
几年前的春天,我因花粉过敏一直咳嗽、喉咙痒,几个月后被诊断出哮喘。不幸的是,我的老伴在那年秋末时患了重感冒,没及时治疗的她也发展成了支气管哮喘,这下我们成了“哮喘之家”。  相似文献   
62.
川劳社函[2007]174号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你局《关于明确劳动能力鉴定医学诊断费用支付渠道的请示》(成劳社发[2007]30号)收悉。经研究并商省财政厅同意,现就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相似文献   
63.
刘长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2002年退休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哲学,在中国传统科学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医方法论等学术领域造诣颇深,对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前途与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主要著作有《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中国系统思维》、《中国象科学观——易、道与兵、医》。  相似文献   
64.
缺乏适宜的个人中医学习环境是导致中医院校学生中医理论学习困难、学用分离的重要原因。采取多种途径构建适宜的个人中医学习环境,对理解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养成中医思维习惯和中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秋明 《社区》2008,(21):43-43
中医学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润肠道、清热通便、补虚健脾等功效。把牛奶进行适当的加工或和其他食物一起进行调配,可制成各种食疗牛奶。  相似文献   
66.
奕茗 《社区》2010,(27):31-31
被中医界尊为“国药泰斗”的金世元先生,大半生都在和药材打交道,像人参,鹿茸等滋补佳品,对他来说自然是近水楼台。虽然和各种名贵药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但是对于金老来说,倒是有两句话对他的健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句就是“药食同源”,另一句就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相似文献   
67.
68.
《刮痧》里的情节我也 经历过 在《刮痧》这部影片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可谓达到了尖锐的程度。对这一点,我作为一名中医,太有体会了。这些年我走了不少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在这片信奉基督的土地上,也有许多生着那种连话都没有力气说的重症──肌无力。这种病虽然少,但一旦得上了,却几乎没有生还的余地,西医对此无能为力。于是几年前,我开始在西方推广中医。 推广的过程中,我觉得比疾病更为可悲的是他们不相信中医,在他们的概念中,中医就是邪医,是离科学甚远的一种落后的巫术。西医都治不好,这种“巫术”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69.
中医学隐性知识是中医学知识的重要组成,具有意会性、个体性、灵活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中医学隐性知识的挖掘和传承,正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也制约了人才培养。基于中医学隐性知识特点及教育教学现状,应围绕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增加隐性知识的呈现度,通过知识管理理论加强隐性知识的转化度,运用知识发现技术提升隐性知识的显性度,通过反复实践和体悟实现粘滞性隐性知识的转移和传承,以期为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传承提供对策,为助力中医学人才培养、推动中医学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70.
别做寒心人     
这几天,朋友小敏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同事老刘得了胃癌,该不该去看看她?按理说,同事得了病,去探望一下是人之常情,可偏偏老刘是小敏的死对头——小敏工作努力,颇得领导赏识,可就在小敏竞聘部门主任的关键时刻,老刘在背后捅了一刀,说小敏的文凭造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