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76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690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182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每个国家无论在决定大政方针或政策细节的过程中,总有一套根本的思维逻辑会隐然引领某特定阶段的所有政策走向,并且影响决策阶层相关的行事态度和应对方法的选择。这种思维逻辑难以言喻,它可能来自意识形态、利益需求、集体价值观或个人直觉判断,又或者是上述所有可能性的综合体。这套指导内外大小政策方向的根本思维逻辑,虽非定然是所有政策的直接基本原则,却是政策基本原则之所以存在的根源,成为国家战略的指导方向,因此可称之为国家的战略观。战略观的转变与决策阶层对国家所处的环境条件之认知不同、导致思维逻辑发生转化有关。而这些环境条件则包括国际政治情势,国内政治经济时势,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以及领导人主观理解等多方面。现阶段"和平与发展"战略观的体现,就是对外的"和谐世界"与对内的"和谐社会"两项政策,此二项政策紧密联系,分别针对国内发展与国际关系提出各项施政措施并要求落实执行,却也有整合对内对外政策,提出一套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层面的全面性大战略的目的,并希冀藉此逐步达成大国崛起的长远目标。此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融入国际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理念坚持与理论创新、具体国情和发展实际相结合,对于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下,"有为有守、有所作为"之重大贡献及内外政策联系之实践。  相似文献   
72.
孔子《诗》论及其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诗经》有着密切关系。孔子又是儒家诗教的奠基人。孔子论《诗》继承了春秋时“赋诗言志”的传统,既重视《诗经》的社会功效,又把《诗经》中的诗句和个性修养相结合,与仁礼教化相结合,为儒家诗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孔子论《诗》注重诗的本体特征,有较高审美价值,对人们认识《诗经》的文学价值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作为传统文化生活的映射,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作为民俗艺术的存在,而是雕版技术、文化认同、造纸术等多种因素的“复合整体”,既有民俗文化自身发展的时代诉求因素,又有社会变革对意识形态推动的因素。木版年画一直到北宋中后期才开始凸起和普及并在市井阶层广为流行,这与雕版技术变革有着深刻联系。但这种技术转变的背后所折射的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改进和变革,而是与里坊制度的崩溃、城市文明的兴起有关,这让木版年画的受众从城市引入乡村。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载体,木版年画的兴起与变革本质上反映的是民俗艺术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技术与制度的融合,其变革背后折射着种种世变因素,是我们窥探传统文化变迁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社会图像。  相似文献   
74.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增进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和实现中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中华文化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共生,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创新的结晶。这一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到共生性的中华文化,并最终指向共同性的中华文化认同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层次,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学生由中华文化认知内化为中华文化认同,最终外化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塑造行为自觉。因此,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应贯穿于学校中华文化教育的始终,包括开展共生性文化认知教育,增进文化自觉;深化交融性文化情感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强化规范性文化实践教育,实现文化自为。  相似文献   
75.
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一般以本体、境界、工夫为理论重心。在儒学德性修养理论体系之中,本体、境界与工夫之间是一种"互文性"的关系。在阳明心学中存在着两种工夫理论,它们体现着阳明心学德性修养论的基本特点。通过对这两种工夫论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阐解本体、境界、工夫三者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76.
地域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文化的本质属性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辽阔地域创造的成果:就文化的历史发展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源头文化孕育的结果;就文化的形成过程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就文化的时代特征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地域文化创新的结晶.正是这一切,为地域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道体和大全是本体论体系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在<新理学>这本书中冯友兰认为所谓道体就是动之全体,即动态的宇宙的总称;所谓大全即是静之全体,即静态的宇宙的总称.道体概念中值得注意的是其过程性,其运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始无终的.大全概念又被称为全、宇宙、天等,大全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不可言说不可思议性.冯友兰关于本体论的探索是有积极意义的,代表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为后来本体论的创设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78.
2016年3月6日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工匠精神是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时代呼唤着工匠精神的回归和当代艺术表现的重塑,也呼唤着艺术教育重新审视当代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陶塑艺术在石器时代便已产生,随着历史的推移,经历了秦、汉、唐的博大与盛繁,记录了我国各个时期艺术风尚的流变,为精神、为技艺,本应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得以延传和推广.本文以"陶瓷雕塑课程中陶塑教学的思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前陶瓷雕塑教学进行阐释和分析,进而从理论教育和塑造实践两个方面来探索具体的教学方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陶塑教学提供新的方案和方法,推动艺术教育事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
随着人类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文化在社会与人自身发展中地位的凸现,文化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坚概念和高频词汇。从本体的意义上讲。文化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文化是人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0.
近20年来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在西方范式影响下,跟风所谓国际学术前沿,造成在学术体制内自娱自乐而在现实中毫无成果的现状,从而走入"向外看"和"向后看"的误区.中国经济伦理研究要凸现中国意识,注重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中效率和公平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问题,实现中国经济伦理研究"向内看"和"向前看"的转向,应从逻辑定位、价值取向、实践本体思维视角寻求解决中国经济伦理问题的理论方法和学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