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94篇
  免费   879篇
  国内免费   261篇
管理学   31951篇
劳动科学   2176篇
民族学   374篇
人才学   4572篇
人口学   217篇
丛书文集   9496篇
理论方法论   2080篇
综合类   23028篇
社会学   5403篇
统计学   5337篇
  2024年   320篇
  2023年   945篇
  2022年   712篇
  2021年   849篇
  2020年   680篇
  2019年   921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767篇
  2016年   1214篇
  2015年   1996篇
  2014年   6775篇
  2013年   6192篇
  2012年   5791篇
  2011年   6446篇
  2010年   5576篇
  2009年   6349篇
  2008年   6128篇
  2007年   4049篇
  2006年   3667篇
  2005年   4154篇
  2004年   3507篇
  2003年   3834篇
  2002年   3230篇
  2001年   2798篇
  2000年   2666篇
  1999年   1022篇
  1998年   697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70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316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3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论述了企业信息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冶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的三个阶段。最后讨论了冶金企业信息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2.
针对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调查研究过程、战略决策过程、战略具体化和实施中的完善与修改过程对企业经营战略决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3.
首先概括了企业家素质的重要作用和企业家素质对企业能力的重要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评价企业家素质时企业家素质与企业能力的重要关联性 ,然后提出了一种以企业家素质对企业能力的影响为考核对象的企业家素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4.
战略联盟--企业竞争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为了一定目的 ,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 ,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25.
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科技和经济的结合 ,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本文就如何克服这一瓶颈问题 ,提出了科技和经济结合的五点设想 ,并对大力进行创新 ,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化进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6.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效益的基石,是管理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首要条件,而管理基础工作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7.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在,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的灵魂。迎接21世纪的挑战,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活动是各国(或地区)争夺科学技术制高点的重要途径。我市属资源型工业城市,技术基础薄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较差,由此带来的市场竞争不力的后果越来越明显。不仅企业的发展面临重重阻力,就连生存也成了大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这是我市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8.
129.
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 2 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点及我国国情 ,分析指出我国必须重视科技教育 ,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并且通过论述人文素质对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阐明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0.
科技创新与劳动就业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针对我国现存实际就业状况及劳动力素质状况,应对科技创新和进步的要求,提高劳动力素质应是解决目前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解决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