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84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基石中最重要的部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崇礼的思想、折衷的理念、通权达变的价值观对中国古桥的成功建造和结构形式以及古桥的装饰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潮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自韩愈谪潮废奴兴学以来,儒家文化在潮州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潮州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潮州人的审美理想和伦理观念都深深烙下儒家文化的印迹。潮州湘子桥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湘子桥的建造、结构以及多种细节都蕴含着浓烈的儒家文化思想。潮州人克服种种困难建造湘子桥、维护湘子桥,正是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的体现。湘子桥浮梁结合的结构形式彰显了儒家"通权达变"的思想,桥上的礼制性建筑体现了儒家崇礼的理念,大桥各细节之间的协调是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882.
王进进 《中州学刊》2007,1(5):238-240
辩证精神是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的精髓,他以艺术体验为美学研究的切入点,独特地走出了散步美学的道路。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学人,他对辩证精神有着极强的自觉性,他廓清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技术乃至历史与进化等诸种范畴的关系,在中西文化间实现洋为中用,古为中用,构筑中华新的文明、新的精神。也正是该精神使他的以艺境为核心美学思想建构在融合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同时,内在肌理也表现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学理化铸成。  相似文献   
883.
中庸思想在古代中国思想史中是很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和践行本体论。一方面《中庸》难读难懂,孔子说:“中庸其难哉”。孔子一生都很难做到几次,可见其精神把握的高度和践行的难度。另一方面,“中庸”思想在历史长河中遭遇到不断的误读,在20世纪西方现代性进入中国之初,更是名声不佳命途多劫。“五四”以后,经过现代性洗礼的中国,一些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庸”无非是保守性、庸常性之类,应该被批判和抛弃。[1]其后很长时间里,“中庸之道”变成一个贬义词,成为被批判、检讨、嘲笑的对象。这一文化中断和思想愚化,使得当代人对中国思想经典相当隔…  相似文献   
884.
燕连福 《理论界》2004,1(6):322-323
尽管中庸思想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哲学范畴,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人们对其评价却是褒贬各异。毛泽东对中庸思想的两种评价,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指出了其积极因素,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指明了其消极实质,从而从方法论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庸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885.
《中庸》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传习处世方法的重要典籍,内在地蕴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途径,应当辩证分析,为当代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886.
季涛 《浙江学刊》2001,(3):181-185
本文基于对浙江省二十年司法制度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地方经验与中国国情,分析了理论界存在的有关司法改革的三种模式激进主义、相对合理主义、合理性相对主义的优缺点,进而提出我国司法变迁的未来模式理应是超越激进与保守的中庸模式.  相似文献   
887.
"杀熟"不是自50年代开始的。在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多次抨击,而以五四运动和十年浩劫为最严厉,前者的批判是合于时代要求的,而后者的运动是民族大劫难。1935年是中国本位文化、全盘西化、西化各种观念争相讨论的一年。本位文化论者、西化论者和其他参加争论的学者各自阐明自家的观点,而忽视了他们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关心国事,都在寻觅救国、建国之路,都或多或少地承认中国文化传统的作用,只是各有自己的理想途径。二十世纪"孔子"的胡适,主张"充分的世界化"(全盘西化的另一种表达),在对待中国文化传统方面是非常激进的,可是他在个人的行为上又多方面地遵循中国传统礼法和习俗。热衷西化而又保持传统文化,真是耐人寻味。胡适倡言的"充分世界化",似是预言,在今日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环境中,值得再加解读。  相似文献   
888.
杨时是理学由二程到朱熹间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庸>学直承二程,尤其注重<中庸>未发已发说和"诚"的思想.其政治目的在于批判王安石荆公新学,但其<中庸>思想并未完全摆脱新学影响,且受到佛教禅宗影响.  相似文献   
889.
朱光潜的诗学建构既有自觉的中西比较意识,又具调和折衷的方法论特征.他的美学研究也体现出鲜明的融通中西的特色.之所以会如此,则与朱光潜"不即不离"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人生态度、美学研究、诗学建构这三者,在朱光潜那里,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表现形态上由隐在趋于显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90.
新批评派的对立调和思想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批评派关于文学作品意义的对立调和思想,被具体化为"张力"、"反讽"、"悖论"等理论形态和批评实践。这种对立调和思想可以依次上溯到瑞恰慈、柯勒律治、谢林和康德等人,是由他们的有关思想变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