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2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023篇
社会学   109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回望17年诗坛,我们在大多数诗歌千篇一律的声音里发现,那个自"五四"以来就置身于"启蒙"潮头的身影,在三十年后竟然成为政策的传声筒、政治的依附者。社会状况、读者对象、诗歌审美标准、诗人心态的改变,及其病态的"先锋情结",是这代诗人们最终选择"依附者"角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2.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12-120
"大家"说是明代诗学的重要命题,而该命题始终是在杜诗学语境下,主要围绕三大问题展开:即杜甫是否为唐诗第一人;杜诗中的瑕疵是否影响到他的"大家"地位;作为"大家"的杜甫与"正宗"是什么关系。这三个问题的展开,主要突出了杜甫在各体诗中的成就、地位,其与盛唐诸家的比较及杜诗价值的论定,明代格调论诗学也在这过程中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层次。明代"大家"说理论,除了"集大成"命题来自宋代,明人对它作了深细地开掘,还关涉到诗人才性、精神修养、生活面、艺术训练、文学传统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3.
《求是学刊》2017,(6):105-113
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关于女性恋父情结的书写无疑属具有另类色彩的题材,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张爱玲、张洁、陈染、张悦然等。在梳理考察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恋父情结书写时,会发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从占有报复,到爱恨兼有,再到美化男性并与男性全盘和解的演进历程;二是女性恋父的情感选择呈现从宿命色彩到自我选择的走向。女性的恋父情结文本必然涉及母女关系的描写和母亲形象的塑造,母亲形象则经过了从对女儿和丈夫单向的忍受与爱乃至无怨无悔的承受,到爱怨交织,再到自私、势利、冷酷的演进路向。这些女作家在同性之谊的书写中,呈现了难以言说的复杂意味,而这种关系成为母女关系的衍生、补充乃至替代品,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同性之谊的书写呈现出从广义到狭义的演进脉络。在上述各种关系的书写过程中不难看出女作家的立场嬗变趋向,即性别对抗意味渐趋冲淡,女性文学原本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似乎也渐行渐远,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不免堪忧。  相似文献   
34.
35.
36.
汪曾祺的很多小说写到了作坊,但这不是出于进军或立足文坛的策略,而是对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反映的追寻,主要表现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也就是通过描写作坊表现人应该有的生活.  相似文献   
37.
在宋代的元宵词中,词人大部分都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或是用元宵节喧闹的场景衬托主人公孤独的境遇,或是用以往节日的美好回忆对比今日凄冷悲凉的处境。这种艺术手法的使用,无非是为了抒发元宵之夜词人们无比复杂的感情,这些情感和美好的节日结合在一起,更能表现词人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38.
正2014年10月,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在万众期待之下上映。电影的主角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她那段特立独行的爱情经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拂去历史的烟尘,少女萧红真实的面容呈现在我们面前。黑白素照上,她的五官并不像"女神"汤唯那样出众。略带浮肿的单眼皮、紧抿的倔强嘴唇,这似乎是一张典型女作家的脸,带着不入世事的冷僻和执拗。她的一生,是壮怀激烈的一生。只有短短31个春秋,却留下彪炳文坛的《呼兰河传》。她的一生,却也是苦涩  相似文献   
39.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代表着萧红对人生、命运以及这个世界全部的情感与理解,这是萧红在有生之年与这个世界所作的一次最彻底的对话。因为这部作品承载了作家的寂寞与热情,饱含着作家的忧伤和希望,在被弃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中表达着萧红对美好和爱的憧憬与渴望。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主题意蕴和内容模式又充满着人类的共同情结,诉说着人类不变的美丽梦想和对"此在"的苦痛的抗争。  相似文献   
40.
单号限行,搭乘同事的车,一路畅通穿过长安街,来到办公室,透过窗户看着碧空如洗的APEC蓝天,我突然在想:“去中心化”真的会发生吗?或者应该发生吗? 之所以会无端想到“去中心化”,是因为昨晚读KK(凯文-凯利)的《技术元素》,读到这样一段话: “集中化本身并不造成贫困,贫困是所有社会的自然开端,东西方皆然。相反,去中心化是消除贫困、带来财富的发展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