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毛仙翁赠行诗》是一部小型诗集,涉及韩愈、白居易、元稹、牛僧孺等中晚唐22位重要作者,关涉问题极广。诗集内容为杜光庭伪造的可能性不大,纂集者也不是杜光庭,杜只是在集后缀写了一篇《毛先翁传》。诗集是否伪托,难有定论,客观地说,朱金城先生的话相对恰切,即"亦非尽伪作"。该集很可能纂辑于晚唐五代,但可以肯定,至迟在北宋初已开始流行,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毛先翁赠行诗》把中晚唐重要士人与一位道士交游题赠的作品纂为一集,这本身极具深意。通过《赠行诗》编次结构和内容的探讨,可以管窥中晚唐党争的复杂过程及中晚唐"尚奇"、"嗜怪"文风的形成。毛仙翁其人除了《毛仙翁传》的记载,鲜有其他记录,但也不是凭空想象中人。  相似文献   
82.
董乃斌 《殷都学刊》2002,(4):111-112
现在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 ,是 2 0 0 1年 1 0月在河南沁阳举行的“李商隐与中晚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 ,是一次颇为成功的研讨会的学术记录。这是一次用三结合方式举办的研讨会。学术团体 (中国李商隐研究会 )、研究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和地方政府 (沁阳市人民政府 )三家 ,在论题设计、邀请代表和会务筹备等方面有所分工、各司其职而又通力合作。据我所知 ,这种三结合方式召开的学术会议 ,近些年来颇为盛行。就其成功的例子而言 ,我以为 ,都同各地工农业发展所聚集起来的经济实力和进一步实现腾飞的巨大雄心、强烈渴望分不开…  相似文献   
83.
政局的变幻和党争的加剧,导致中唐后期文人对政治的避离以及对“壶天”境界的追求。以白居易为代表,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以诗酒唱和、园林营构为主要内容,文人们在“壶天”中过起了适意的吏隐生活。承接中唐余绪,晚唐文人的追求和爱好越来越狭小、袖珍,并将这些狭小、袖珍的东西放到诗中不厌其烦地加以表现。他们也向往“壶天”境界,但已不同于中唐文人的吏隐,他们使用更多的是“壶天”具有的另一层与隐逸、幽栖乃至神仙相关的意义。一方面是政治上被边缘化的命运,另一方面是审美情趣的改变,二者聚合一途,遂导致晚唐文人对江湖山林的群体性回归。而从对“壶天”境界的歌咏中,亦可看出他们在时代大潮推涌下既难于仕宦亦难于吏隐而不得不将视线投向江湖山林的某种苦衷。  相似文献   
84.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钱志熙:《论齐梁陈隋时期诗坛的古今分流现象》指出齐梁陈隋时期诗坛上存在着古今两种体制的情况,这种古今体分流是唐代古近体分流的前期形态。诗歌体制上的古今分流现象,晋宋诗歌中已经有所表现,在齐梁诗坛上变得更加突出了,并且有了新的内涵,即齐梁声律俳偶、绮靡咏物之体为今体,而汉魏、晋宋之体为古体。在绮艳体中也存在着古体与近体的问题,其中古意一类为古体的核心,其创作的基本宗旨在于拟古,可以说是唐代陈子昂、张九龄、李白等人创作古风体的前驱。  相似文献   
85.
本文先择要胪列中晚唐人有关杜甫的资料,然后论述杜甫在中晚唐影响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对其中某些现象的成因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6.
李贺与李商隐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两位重要诗人,二者的风格气质也有某种相近之处,本文从脍炙人口的两首短诗<苏小小墓>和<嫦娥>人手,对二人的诗风特质及其成因加以探讨,发现二者的共同成就表现在开创了纯以诗人的寂寞锐感来营造诗意的天地,这种以诗人气质审美的创作方式堪称开宗立派,然而李商隐独特的贯注万物的深情又不同于李贺.  相似文献   
87.
中晚唐时期,在士人中问,声色享乐、冶游狎妓之风盛行.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接的表现就是艳诗创作兴盛起来.狎妓的生活为文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提供了写作艳诗的场景和空间,也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了歌妓的生活与情感.而艳诗的写作又赋予了狎妓生活以更多的诗意和风流情调.  相似文献   
88.
邱昌员 《江淮论坛》2006,(2):148-152
唐代咏史诗的兴盛是中晚唐历史小说繁荣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唐代咏史诗营造了良好的论史议史氛围,造就了中晚唐文人厚重的历史意识,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学参照。另一方面,中晚唐历史小说还常常融入大量的咏史诗,表现出对咏史诗的直接借助,以寄寓更深沉的吊古伤今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从中晚唐政治、经济、文化切入 ,探讨了唐诗的渐变过程 ,以当时的审美心理构成、审美意象、审美趣尚为核心 ,论述了中晚唐诗歌趋俗化的审美流变 ,并指出其对后世文学转型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0.
韦春喜  张影 《船山学刊》2007,(4):140-142
在思想情感指向上,中晚唐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同时,随着文人由辞赋型到知识型人格范式的转换,中晚唐咏史诗能够以思辨的眼光,反思政治、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另外,在时代环境、氛围,特别是佛禅"空"性思想影响下,又弥漫着浓烈的伤悼之情,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和个体生命哲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