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562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企业界都认为,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早期市场经济以价格竞争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已让位于现代市场经济以非价格竞争为主导的营销模式。WTO以反倾销为核心的自我保护规则,只是这种变化趋势的客观反映。由此,本文基于国际社会以反倾销为主的对中国产品出口多重阻击,对我国企业一贯坚持的低价营销策略进行了博弈分析,力图寻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符合WTO宗旨与规则指导的最优营销与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92.
欧盟对外政策的决策机制与中欧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的对外政策包括欧共体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对外政策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决策机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反映的主要是欧共体的整体利益,采用的多为特定多数表决程序;后者反映的主要是各民族国家的利益,采用的多为全体一致表决程序。抓住欧盟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特点,是中国更加顺利地与欧盟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94.
冯存万 《国际论坛》2020,(1):41-54,157
21世纪以来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复杂的结构性变化,全球议题的类型谱系扩散且严峻程度走高,全球治理局部实践模式及层级趋于弱化,部分主要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及意愿发生逆转并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需求转向,这些变化将在根本上重新塑造国际关系及大国外交。作为引领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中国与欧盟的内部发展及外部关系均面临着转型与调整的客观需求。全球治理变化对于中国与欧盟而言具有多重影响,它既是推动中国与欧盟开展政策调整的外部动力,也是构建新型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作为当今世界至关重要的两大力量,中国与欧盟需要全面认知全球治理变化的深刻内涵,并在探索发掘其中机遇的同时构建持续而稳定的中欧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的接触与融合,可以实现中欧全球治理战略的复合对接、强化中欧双边关系的战略自主、深化传统及新型领域的战略合作,并为全球治理贡献必要且关键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95.
2019年5月《中国经济学人》杂志围绕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欧亚国际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的影响对经济学人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人认为:首先,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形成良好互促关系,但沿线国家间安全信任度低是制约这种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中欧班列对我国(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国际贸易总量有净增长效应,利于改善中欧贸易失衡,但这也面临通关效率低下及由欧洲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所导致的回程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再次,运输成本低廉的中欧班列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运输时间较长影响了其促进作用的发挥;最后,中欧班列虽然能够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但也存在对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小及由班列恶性竞争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挤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6.
本文回顾了中国内陆开放的实践,并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内陆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启了中国内陆开放实践起点,2011—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60%,有效改善了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2)内陆开放将内陆地区变成开放前沿,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一结论能够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3)内陆开放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两种机制实现。中国内陆开放的有效实践为其他内陆国家和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7.
运行一年多来,上海自贸区被看作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外界一直期待它能释放出更多初生的力量。而现在,事实的确没有让人失望。来自海关总署的消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自9月18日起开始在全国复制推广。  相似文献   
98.
论WTO协定体制对国际投资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协定蕴含着大量的国际投资规范 ,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投资多边法制的内涵 ,使国际投资法的自由化、强制化更加明显 ,推动了国际投资法的调整机制日趋多边化 ,而且对国际投资双边法制和各国国内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褚童 《社科纵横》2006,21(6):67-68
与贸易有关的劳工标准一直是世贸组织框架内的焦点问题之一。一方面,保护劳工权益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另一方面,在WTO框架内规定劳工标准有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影响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中国作为WTO体制下的发展中国家和劳动力大国,应当积极应对这一问题,保证我国贸易的发展和人民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0.
简析《OECD钢铁补贴协定》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产生的背景及与WTO的关系,分析了对我国钢铁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出我国政府和企业对该协定应予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