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美国决策层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判断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成至 《社会科学》2006,(5):129-136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对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对华缓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近公布的解密档案和冷战史研究来看,边界冲突并不必然会导致美中接近;只是当苏联在边界冲突中的表现引起了尼克松政府对其战略意图怀疑时,美国政府才加快了启动对华缓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从中美苏战略三角到中美俄战略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美苏(俄)三个大国之间先后形成了两个独特而复杂的战略三角关系。两大战略三角对世界范围的国际关系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但由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性质、内涵、结构和走向,三大国在其中的地位、处境、作用和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中美俄战略三角并不是中美苏战略三角的简单恢复或延续。  相似文献   
13.
在中苏论战的十年间 ,邓小平始终站在第一线 ,领导写作班子用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论战 ;多次率领中共代表团同苏共中央代表团进行谈判和斗争 ;同许多兄弟党的领导人面对面交换意见 ,沟通协调。他是这场论战的直接参与者和实际领导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 中苏外交关系的建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性质改变和北京政府迫于国内社会舆论压力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俄国国内情况的好转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扰,又使其好事多磨,成为一个长期和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并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外蒙问题、完全收回中东铁路等与苏俄交涉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中苏教育关系的研究是我国对外教育交流史的一个薄弱环节.最近20多年,研究者对中苏教育交流的途径、交流影响及反思角度对建国初期的苏联教育专家、留苏学生、院系调整、苏联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都做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成果.但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关于中苏教育关系方面的综合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事件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导致中苏交恶,是因为苏联的这一提议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则显武断.本文认为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巨大歧异,是造成这一事件及其恶果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歧异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此类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苏联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苏联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对我国影响的历史,并不会随之消失。面对我国农村正在兴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何推动其健康发展,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开展对中苏两国农业集体化道路异同关系的比较的研究,比如两国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过程,为什么都在急速中完成;为什么中国的发展较顺利且农业生产在发展,苏联则经历了动荡且农业生产在下降;两国存在相同弊端的缘由等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确定外交政策时,以传统革命理念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守则,并兼顾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提倡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准则。在1957年的莫斯科会议上,北京与莫斯科在和平外交政策上第一次出现分歧。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苏联对中国的诸多制约,中苏之间关于和平外交政策的分歧越加难以弥合,最终中共打着"和平旗帜"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世界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中苏论战源于中苏两党关于社会主义及其建设道路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出现的一些新变化的认识差异,特别是当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独具特色的新成果之后,中苏两党便按各自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断,并据此相互指责与批驳。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为创造一个良好国际环境,新中国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此外交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积极寻求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苏联是重中之重。为此毛泽东亲赴苏联,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周恩来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附件,有效期为30年。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是对我国重要的国际支持,不但使我国获得了国内建设所需的资金及援助,更使我国在国际上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虽然该条约及其附件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它对中国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