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竹山祐太郎是中日复交前主张两国友好的日本阁僚级保守政治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为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贸易活动的深入发展,以及中日关系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然竹山日本政治家的身份从根本上规定了其对华立场的精神原则;比起同为亚洲人的种族连带和对华亲近感,主要还在于中国对日本增进国家利益所具重要性的认识,也正是这个基于现实主义的对华观,从根本上制约了竹山对华交流活动的特质.  相似文献   
52.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研究档案的解密和其他原因, 在探讨分裂原因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认识入手,探讨意识形态争论对于中苏 关系破裂的影响。主要从意识形态的理解、中苏意识形态理论基础、意识形态解释权和意识形态主观建构等 几个方面阐述双方的分歧,由此看出意识形态争论的实质和对双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正现在,在年轻人中有一股"考证热",有人戏称:人在"证"途无止境。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企业法律顾问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人社部负责人不久前表示,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将一律取消。此举有望给当前的"考证热"降温。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分歧和中印边界争端日益激化.始于50年代的美国对印政策反思和对苏联、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促成了肯尼迪政府"裂变"中苏与联印制华政策的出台,美国希望借中印边界冲突之机加速"裂变"中苏,并将印度拉入对华遏制轨道,此政策在中印边界战争期间得到充分贯彻实施.由于决策很大程度立足于主观的地缘战略假设和对印并不贴切的评估分析,肯尼迪政府上述政策最终未能达到预期设想.  相似文献   
55.
中国在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外交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富尔问题是苏丹有关各方为争夺自然资源而引发的一场部族冲突,达尔富尔危机不能归罪于中国。中国政府从未回避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国际责任。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已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达尔富尔危机既是对中国非洲外交的一场考验,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非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56.
中苏关系在五十年代经历了从同盟到不断恶化,最后形成势不两立的状态,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各个原因方面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讲述中苏关系恶化中,个人、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使我们对中苏关系的变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57.
1989年5月,中国、苏联国家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此后20多年来,中苏——中俄关系的发展蒸蒸日上,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给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这一切外交成就的取得,是从当年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开始的。  相似文献   
58.
1965年美国在越南实施“滚雷行动”以后促使越战进一步升级,苏联与此同时大量增加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在“新春攻势”前后尤为如此.由于苏联、中国和越南三国地缘毗邻,客观上使中国成为苏联援越物资的天然过境通道.苏联的援助活动是在中苏分裂的情况下进行的,援越物资过境运输问题成为两国矛盾的新焦点.苏联援越活动及相关国家的反应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冷战时期大国间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59.
苏共二十大公开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错误,拉开了中苏论战的序幕,也启动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由"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的转换。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保护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的旗帜下展开论战的,其"以苏为鉴"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深深存留着"以俄为师"的印记。  相似文献   
60.
不久前,我随"红色旅游团"游览了俄罗斯。我们这个旅游团,有80%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都在中苏友好的氛围影响下长大,深受往昔红色文化熏陶,对前苏联这个曾经的"老大哥"有着非常特殊的情感。去俄罗斯不仅仅是游玩,更意味着了解为中国人民所熟知的前苏联,并追寻更多中苏人民革命战斗中的历史记忆。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我们便被带到了一个民俗餐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