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9篇
社会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41.
中英法律词汇空缺现象较为普遍,给法律工作者带来困扰.对中英合同法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的研究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合同法的发展.在分析中英合同法中词汇空缺存在的理据——法律文化差异、法律制度差异、经济发展差异之后,基于奈达对词语"意义"的划分将中英合同法中的词汇空缺分成三类:零对等空缺、部分对等空缺和伪对等空缺,最后探究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合同法词汇空缺翻译中的运用.归化和异化各有优势,但异化策略既能更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又有助于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国法律文化,更有益于不同法律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从而健全合同法体制.  相似文献   
142.
中英文化差异对谚语翻译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谚语作为两种文化的载体,分别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这种共性与个性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两种谚语之间的翻译策略。为了保持翻译的交际功能,同时充分体现两种谚语的文化内涵,在两种谚语的翻译中必须采取异化、归化、借用和综合翻译法。  相似文献   
143.
约翰·邓恩诗歌中意象的类比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圆规、泪水、跳蚤)为例,对中英诗歌中意象手法的运用进行了类比与赏析,并指出意象是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意象,读者可以感受诗人内心的万千思绪,从而深化对诗人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4.
民国时期的澳门问题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牙通过1887年条约,虽已迫使中国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治权,但并未就此停止侵略活动。1910年革命后,葡萄牙新政府继续奉行殖民扩张政策,对澳门人民残酷迫害,酿成举国震惊的“五·二九”惨案;同时企图扩大澳门侵地范围。民国政府同葡萄牙的扩张图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葡人划界索地的要求未能得逞。民国政府亦曾计划收回澳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并未付诸实行。  相似文献   
145.
中国和英国因国情不同,在其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上也有着不少的差异.英国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而且在其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就开始分普通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块;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以后可以选择接受普通中等教育或职业教育.英国的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注重个性培养,提倡应用能力;中国的教学以传授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146.
颜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跟颜色有关的词汇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等的不同,居"七色之首"的红色在中英国家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译者必须熟悉这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在翻译"红"色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使译文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7.
18 68— 1 869年的中英修约交涉活动 ,双方通过相对对等的谈判订立了“有予有求”的《中英新修条约》。尽管这一条约最终没有被英国政府批准 ,但此次活动仍不失为清政府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权的初步尝试 ,尤其为准备修约交涉而遣使出国的举措 ,更进一步促动了中国外交意识的觉醒及与国际社会外交接轨步伐的加快  相似文献   
148.
姓名不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标记,也是各国各民族文化的载体。分析了中英姓名的结构形式,追溯了中英姓氏的起源,对比了它们的不同类型和数量,并对名字的特点和数量进行了归纳。研究表明:中英姓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家庭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了解中英姓名差异,有助于增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对跨文化交际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9.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中基会存废之争.国民政府内部的分歧在新约缔结后日趋激烈,陈立夫为首的强大力量主张借助新约的历史契机,彻底铲除"国耻"色彩的中基会.中基会出于自身利益和维系中美文化合作交流的考虑,始终坚决反对撤废,并寻求美国外交支援,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中国国家利益.美国政府意图保留这项文化投资,经过利益权衡,其对策经历了不表态、公开弹压和停止干涉三个阶段的变化.中基会存废之争的缘起、经过与结果,暴露了新约的缺陷,体现出新约对战时中国社会和中美关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0.
1902年中英商约是清政府第一次主动建议修订的商约,是中国关税自主运动的先声和中国收回治外法权的依据。在此次修约谈判中,中国谈判代表具有了初步的国家主权观念,国家主权和利权略有挽回。同时,这一商约的谈判与签订,反映了帝国主义侵华政策朝着"深化"这一趋势发展,"经济侵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巩固和强化其在华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这一变化,反映了帝国主义从形成到成熟的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