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9篇
社会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71.
李约瑟在近代中外关系史及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是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倾毕生精力撰著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固然是一座丰碑,他在抗战时期来华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所从事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是一座丰碑,因为中英科学合作馆不仅为战时中外科学界、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成为李约瑟设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原型及模式.与历来由传教士、外交家扮演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主角不同,李约瑟堪称科学家从事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典范.  相似文献   
72.
问卷调查旨在对比分析21世纪中英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交际者自身感知与在英语人士眼中表现之差异,以发现新世纪中英跨文化交际特点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得出启示并提出建议,希望对中英跨文化交际研究和实践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3.
黄振南 《学术论坛》2002,2(1):114-118
巴德诺是《中法新约》的法方签字人 ,在签署该条约的谈判之前 ,巴德诺为法国的侵略利益摇唇鼓舌 ,费尽心机 ,进行了一系列拙劣表演。透过巴德诺的丑恶嘴脸 ,可以认定他是法国殖民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中国人民憎恨的敌人。  相似文献   
74.
75.
过去我们比较忽略从地方社会"自下而上"的角度来考察哲孟雄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国家认同问题。基于亚东海关档案资料和清代藏事奏牍,观察中英谈判的细节和条约文本形成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哲孟雄强烈的中国国家认同,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国国家认同立场上坚决抵制英国人进入西藏游历、贸易的努力。总理衙门采纳了西藏地方政府的正确意见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英国侵略西藏的步伐。  相似文献   
76.
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双边论坛会议以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为中心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会议进行综述:中国与英国:审美现代性的不同经验;城市与乡村:审美现代性的核心命题;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建立审美现代性阐释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7.
朱明杰 《西藏研究》2023,(6):57-68+154
1919—1921年的中英涉藏交涉,是近代西藏面临外来侵略以来,中国在涉藏问题上为数不多的外交胜利,成功地捍卫了国家主权。我们将英国外交部与印度事务部档案与国内公开档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外交官在此次交涉中展现出了优秀的外交能力,充分利用各方博弈,最终挫败了英国重开谈判以逼迫中国承认“西姆拉条约”的图谋。因此,对这一事件的重新梳理与厘定,无疑能够为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学习与研究添加新的内容,其史学价值如何渲染都不会逾越事件本身所能够指涉的范畴。  相似文献   
78.
1902年中英商约是中国近代众多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个,它扩大了英国在华投资和贸易.1902年中英商约造成了程度更深、范围更广的被迫开放,甚至是实质性的、全境的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1902年中英商约继承了此前的对外开放思想,把某些对外开放思想付诸实践,该条约成为中国关税自主和收回治外法权的依据,对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9.
浅谈中英商标与产品广告的文化美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美的因素在商业品牌和产品广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美的商标,一则优美的广告,既融合了本民族的文化因素,又体现了本国文字的多种美。本文就文字广告和产品商标在翻译过程中怎样再现与拓展文化美和文字美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0.
文章根据作者在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进修的经历和体会,将中英《金融学》课程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学制与教学内容、网上资源与教学生活服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比较,以期对我国的金融学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