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民主集中制政体是毛泽东根据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确定的,其根本任务是建设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实现共和国无支配自由的根本目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反映在民主集中制政体上,形成混合均衡的共和政体,因而共和是民主集中制政体的政治性质、核心理念和实践模式。本文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无支配自由与共和模式有机结合的德性实现;而两者的扭曲结合则造成民主集中制政体的蜕变,以致给共和国与人民带来无穷祸害和灾难。  相似文献   
112.
"中道"思想是汉民族文化和儒家道德智慧的精髓。在儒家文化影响和制约下,汉语修辞始终浸透着浓厚的"中道"思想和"中道"价值观念。儒家的"中道"思想、"中和"审美观念和"温柔敦厚"的诗教,无不深刻影响着汉语修辞。分析和研究"中和"审美及"温柔敦厚"诗教在汉语修辞中的表现,探究其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对当代汉语修辞学研究和新的修辞理念的塑造,构建和谐语言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3.
不同的历史时期,"共和"的内涵有着大致相同的本源,但各种政治思想理论和制度却不尽相同。从古罗马的传统共和主义开始,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共和主义的兴起,从意大利共和国到17、18世纪的荷兰和英国共和实践和发展,再到美国制宪先贤对共和主义的辩论,建立起美利坚的联邦共和国,无不体现着对共和主义的传承和不断超越。本文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共和主义思想和制度,来探讨"共和"的内涵与其外延。  相似文献   
114.
在综述国内学者对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政体理论以及正义理论等政治思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城邦治理理论的逻辑顺序,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将城邦的治理活动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城邦政策运行过程,即包括城邦政策产出、城邦政策执行以及城邦政策评价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5.
中西方由于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思想等方面存在不同,因而在战略管理决策模式上存在着差异.中华文化注重协调人与人、人与物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受此文化特性的影响,决策目标强调达到“保合太和”的最高境界,认为决策效果不仅跟决策者个人的素质有关,还受到决策者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影响.而西方管理哲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将人视为理性人,他们以自我利益为动机,凭借理性趋利避害,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承认个人的努力和成就.中道思维的战略管理决策模式在决策目标、决策手段、决策者作用、决策结果的权变程度上都与西方的管理决策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6.
夏炎 《决策探索》2010,(14):57-59
目前,随着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日益深入,广大人民要求官员公开财产状况的呼声也随之愈发强烈。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如美国、韩国、瑞典等很早便开始实施官员财产公开制,然而在我国古代,由于君主专制政体的存在,官员的财产公开尚未形成制度化。那么,古代官员是否有过公开财产的行为?他们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向世人公开自己的私人财产的呢?在这些财产公开方式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17.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诗文大家,他的文学活动曾与公安派发生过联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钱谦益与公安派主要成员交游知契;他们思想观念上都受阳明心学影响,钱谦益对公安派的诗文主张多有汲取、化用。  相似文献   
118.
王倩倩 《理论界》2014,(5):20-23
孟德斯鸠将政体划分为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这一划分不仅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他强调政体的核心在于政体的原则。政体的原则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包括风俗、人情、民族性、地理环境等等。每一种政体都有其赖以依存的原则,当这种政体原则发生变化的时候,政体就发生了腐化,造成了政体之间的循环。前三种宽和政体之间的转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防止政体向专制政体转化,就需要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他认为"最优的政体"是一个最适宜于一个民族特征的政体,是一个包含社会各阶层的中庸政体,是一个在法律的统治之下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政体。  相似文献   
119.
“中道”是相对文化和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而言的。政治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是既定政治秩序,文化上“激进”与“保守”的参照系则是特定文化传统。当代中国的既定政治秩序是反传统的、基于“党国一体”政治架构的国家主义,本身集文化激进主义倾向与政治保守主义倾向于一身。以此为参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既有的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文化和政治激进主义,极左派(包括新左派和老左派)和“刚性新儒家”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激进主义倾向。萧功秦的“中道理性”论是一种“政治中道论”,试图超越极左派和自由主义的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和政治保守主义倾向;姚中秋所谓的“寻找中道”是一种“文化中道论”,试图主要超越(现代)自由主义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刚性新儒家”的文化保守主义。相较而言,前者具有较大的政治可行性,但却悬置了我们在文化上的努力方向;后者具有较大的文化可欲性,但却在根本上缺乏政治实践关照,具有政治激进主义倾向。当代中国的“中道理性”之道,应当遵循“萧-姚律令”,既要具有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亦要具有政治实践关照,并切实基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开展关于“中国理想图景”的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120.
众所周知,自7世纪穆罕默德先知传教以来,伊斯兰教就有着不同于一般宗教的特殊影响。历史上,伊斯兰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界限很难确定,“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套完整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制度,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