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儒家中道思想提倡"无过无不及",而且强调"时中",即随时随地而至中.这一哲学思想对跨文化交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疏解由于交际环境文化强弱之差和会话原则的不同而引起的障碍,缓解由于世界观及价值观的不和而带来的矛盾,消解由于规范规则和风俗习惯的差别而产生的隔阂,解决由于非语言行为迥异而造成的尴尬.中道思想也可作为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适应和全球化中文化融合的行动指南,根据这一思想,文化适应中的适应程度和文化融合中有关文化间的关系应该通过"时中"而达到"中和".虽然在跨文化交际中践行中道并非易事,但只要有"至诚"之心,交际双方的关系是可以通过调整而达到"中和"的.  相似文献   
162.
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一种符合中道的品质,因此,理解亚里士多的"中道学说"是理解其德性论的关键所在.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并不是一种纯粹数学意义上的过多和过少的中间量,而是一种不同主体根据具体情境通过实践理性而选择的行为的相对正确性.中道的相对性并不会导致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因为德性已经决定了中道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只有具有实践理性的人才能在具体行为中找准中道.这一学说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德性的行为培养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双重强调,体现出了亚里士多德时人的完善所需要的道德关系的深刻自觉.  相似文献   
163.
丛大川先生《我的实践唯心主义哲学观》一文,省悟和领会到马克思哲学观的根本,对于澄清当前哲学界和社会上在心物关系上的若干模糊认识与混乱,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丛文及其观点阐述的论战特点,使其同论战对方的哲学观一样,难免会有某些片面和绝对化倾向。按照哲学思维多元化的原则,无论唯物或唯心论,似应各自去掉"唯"字及其代表二元对立思维的极端,走向破除心物对立的中道无执无元的广阔思路。  相似文献   
164.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5.
柏拉图的政体理论是其对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柏拉图政体理论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问题,即《理想国》中“最好的政体”与《法篇》中“次好的政体”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批判性地分析学界对此问题的三种代表性观点,笔者澄清了关于柏拉图政体理论的种种误解,阐明了柏拉图论述“最好的政体”与“次好的政体”的真实意图,探究了柏拉图政体理论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6.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7.
美国从18世纪末摆脱殖民地的身份、创立一个新型的现代国家,到迅速发展为世界上傲视群雄的强国,与其自认为优越的政治制度密不可分。建国初期,美国政治家在讨论创建国家的政治制度时,频繁地征引和参照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理论。美国的三权分立、联邦共和制、两党制的生成及成因,正是在孟德斯鸠启蒙精神的政治理论影响下,经过实践后而形成的。其中,美国近现代政治家如何根据美国自身国情对孟德斯鸠的启蒙政治思想进行应用和调试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8.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是中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们所阐发的政治思想理论,不仅对古代中西方国家发展上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为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们在探求、论述不同历史阶段上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以及治国理政等思想、观点理论,提供了极富有价值的借鉴,在中西方的政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9.
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对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进行探究。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是以其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善的论述开始,进行德性伦理的理论构建。适度观正是其德性伦理的精髓,通过与不及和过度这两种"恶"的对比分析,列举一些例子,论述适度这一原则对维护德性的重要性,从而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适度观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0.
于涛 《天府新论》2019,(2):138-144
“婚恋时中”是《诗经》的一个研究方面,它是儒家中庸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时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拘常规,应时世之变而随时变通,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进取、变革的精神。在《大学》与《中庸》的引诗中“婚恋时中”思想明显且前后具有承继性。“婚恋时中”与亚氏“幸福中道”的伦理差异可做进一步的比较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