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2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87篇
管理学   1362篇
劳动科学   115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281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3848篇
理论方法论   640篇
综合类   7225篇
社会学   638篇
统计学   187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877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940篇
  2010年   883篇
  2009年   968篇
  2008年   1264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783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法治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社会需要法治人格.自尊与尊他相统一的道德观念,法至上与人至尊相统一的精神理念,强烈的权利意识和深刻的权利本位观念,自觉的法治代价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是法治人格的构成要素;在法治人格的培养方面,实行良法之治是法治人格培养的法律启动,塑造守法精神是法治人格培养的基础工作,唤起权利意识是法治人格培养的核心工程,培养法治主体观念是法治人格培养的主体要件.  相似文献   
82.
论动物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权利论或者动物主体论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保护动物是否意味着要赋予动物权利或者将动物上升为法律主体?动物权利论或动物主体论在理论和实践中是否站得住脚?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动物权利论和动物主体论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存在无法克服的障碍,动物在法律上仍应当作为特殊物、特殊的权利客体来看待,并提出我国的立法中动物法律地位的应有定位。  相似文献   
83.
以韩国全罗道下沙溪村为田野调查对象,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10多年间,随着居民的城市化和农业“绿色革命”的深入,该村传统的虫祭仪式随之消失,并以此为突破口,展示了该村因此而蒙受的生态和社会文化“双重”灾难,希望唤起整个社会的反省,注意到技术的引进不能光凭该项技术是否贴上“科学”的标签,而是要看该项技术是否能与文化共同体和相处的生态系统相兼容。为此,作者立足于文化相对的立场,提出“适当技术”的概念作为生态人类学评估技术改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国际公关》2014,(2):72-72
正项目主体惠省无线打印机项目执行爱德曼数字营销项目背景: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播出,收视率一路破3%,成为同时间档中第一个收视率达到3%以上的节目。参与节目的五对父子一夜之间身价倍增,各大品牌也纷纷借机加大宣传力度,品牌冠名、产品植入、名人营销等方法层出不穷。只有在潮退之后,品牌对观众和消费者的影响方能真正体现,而惠普旗下惠省无线打印机的价值观驱动营销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5.
生活在以“半开放半封闭”为鲜明时代特点之清末——民国初年的林纾,以其不懂外语而与其他译家共同承担翻译任务,并采用“大胆”的翻译策略而一直以备受争议的身份存在于译界与读者视域之内。不懂外语,便无译者主体性吗?采用“大胆”翻译策略,皆因译者受制于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双轭制衡而体现译者的“伪主体性”吗?身为译者,林纾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以“一仆二主”(译者从属于原作者与读者)为前提,或以实现译者主体性与作者主体性及读者主体性“良性沟通”为体现吗?上述问题,对于研究时局发生鲜明、剧烈动荡的清末——民国初年间“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之翻译主体间性具有积极意义。为更深入研究清末——民国初年这一开放与封闭双氛围下的翻译主体间性,文章立足于清末——民国初年这一超文本语境变量,以林纾及其译本《黑奴吁天录》为例对翻译主体间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6.
苏联学者认为技术系统由技术主体、技术手段与技术客体构成,而狭义的技术就等同于劳动手段。通过分析技术手段由工具、到机器、再到自动机的演化,揭示在此过程中人的地位以及人与技术关系的动态演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人和技术在技术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7.
88.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中产阶级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并且自进入2000年以来,其人数和规模比例日趋扩大.我们可以预期,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将会出现.而这一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结构,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类型.这一社会预期,将推动我们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文化"这个概念,并在大的文化框架之中,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9.
平等既是民法奉行的基本原则,也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最终追求.平等主体说多年来一直统率着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研究,甚至整个民法学的研究.我国<民法通则>选用平等主体说不仅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而且具有维护民法存在的特殊价值,然而平等主体说的逻辑弊病已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90.
德勒兹哲学直接指向一种与生成变化条件相关、而与个人主体无关的自由.这种自由既不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权,也不是攫取的权力;它是一种创造新关系的能力或潜力.这种自由旨在恢复被康德的道德哲学所压抑的自由的积极主动方面,从而创造出能够逃脱同一化辖制的、真正的差异.不过,德勒兹的自由,它所提供的摆脱同一化辖制的出路并不能避免现实社会中的总体化.但即便如此,德勒兹的自由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过程,不断地扩大了社会对于差异的包容力度,对今天的激进政治学研究仍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