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0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662篇
社会学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赶牲灵》这部长篇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追求真实性、民间性和文化性。具体来说,其审美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色彩浓厚的陕北方言。从方言表现了陕北人特有的人文地理以及陕北人豪放亲和的性格两方面来说明。二、信手拈来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不仅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吐露出人们的内心情感,还表现了陕北人投身革命的热情。三、应时应景的陕北说书。陕北说书历史悠久,不仅应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变化着。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42.
11月11日,录制完央视的《民歌·中国》节目,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故乡广西。故乡素有歌海之称,山歌是我们壮族人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壮族人在各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情感。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韵律独特,曲调丰富优美,语言形象生动,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在壮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壮家人世世代代以歌传情,以歌代言,  相似文献   
43.
张媛 《劳动世界》2013,(9):253-253
民俗是民歌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主要采用纲目式民俗分类法,依据不同的民俗塑造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模式,以民俗事象所归属的生活形态来进行逻辑划分,旨在保护“原生态”,两当民歌。  相似文献   
44.
坤静 《山西老年》2011,(5):18-18
被人们传唱了60多年的歌曲《南泥湾》,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作品《东方红》的34首插曲之一。那么,这首脍炙人口、享誉国内的经典民歌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5.
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着手于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它主张语言影响思维,以及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世界观。广西民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存在就是对广西人的思维方式和本土文化的客观反映。本文通过广西民歌的话语分析、以南宁民歌艺术节为例,围绕广西民歌是如何影响广西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以及这种特殊的话语形式对人类思维的形成、文化观念的传承和发展所产生的共性进行研究,旨在说明语言、思维、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鄂中南荆楚地区与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民歌在历史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构成湖北民歌一道奇特的音乐景观.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也使两地民歌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形成了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典型特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音乐形态.  相似文献   
47.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依托遥远的东北亚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牧民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民歌形式。她的产生和发展,是蒙古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
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观点以及发展的思维,主要通过民歌的历史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阐述,对民歌的渊源、形式、种类、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而揭示出,民歌是一切音乐发展创作、创新的基础,是民族音乐丰富的营养源。  相似文献   
49.
南朝齐梁陈三代,在沈约的倡导下,拟乐府诗创作发生了重大革新。诗人们把赋题法和永明体相辅相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拟乐府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齐梁陈时代,拟乐府进入了一个复兴期。虽然在内容上,齐梁陈拟乐府略嫌题材单调,境界不高,但就总体情况而言,这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上的创新,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为唐代乐府的辉煌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在广西的瑶族民歌创作过程中,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大量使用一些修辞格,其中比喻辞格的使用最为普遍。对广西瑶族民歌中的比喻修辞现象进行归类分析,概括了广西瑶族民歌中比喻修辞格的使用特点以及委婉含蓄的表达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民歌中的抒情说理以及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