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3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42篇 |
人才学 | 11篇 |
丛书文集 | 209篇 |
理论方法论 | 46篇 |
综合类 | 669篇 |
社会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唐人所说“乐府”涵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唐诗时 ,人们经常使用“乐府”一词 ,那么唐人所说“乐府”涵义为何 ,却不甚了了。经过考察发现 ,唐人所说的“乐府”或是指代朝廷的音乐机构 ,或是指在朝廷演唱的歌诗 ,总是与朝廷有关。这一发现 ,使唐诗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92.
原生态民歌参与到民俗旅游中,能记忆历史、折射民生、吸引游客、拓展旅游空间,既弘扬了地方文化,展现了民众生活与情感,又能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重构了地方当代文化体系.山西民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成特色.河曲山曲儿、左权开花调更是山西民歌的品牌,是地方文化的标志.山西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原生态民歌的舞台演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舞台表演类型,其艺术可行性和文化社会意义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舞台演绎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民歌进行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原生态民歌进行舞台演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体系来进行规范,确立以传承和传播为主的保护原则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994.
罗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2):48-51
黔西县五里布依族苗族乡布依族民歌是布依族西部民歌的一个亮点。本文在对五里布依族苗族乡布依族西部民歌文化生态研究基地建设和首届布依族民歌文化生态节追踪调查的基础上,对布依族民歌传承发展的前景及走向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5.
王志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21-26
南朝时代,以相和歌为代表的中原旧曲和南方新声-吴声、西曲在共存中实现着新、旧递嬗,在此种音乐背景下,旧曲显示出“新声化”趋向。音乐的“新声化”包括曲调和体式的新变,曲辞的“新声化”主要反映为曲辞内容的艳情化。中原旧曲“新声化”在乐府史上的意义体现在:延续了中原旧曲的艺术生命力;丰富了乐府诗的创作方式;显示了音乐在乐府艺术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96.
赵伟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5):122-124
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蒙古族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它堪称是一幅蒙古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蒙古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武装起义反抗反动派的斗争生活。本论文以作者多次到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文化渊源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力求客观地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百色等地区的民歌,<贼歌>是其中著名的一首.一般来说,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即具有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传承演变过程.<贼歌>也一直被习惯性地认为是在口头传承中慢慢丰富起来的民间口头文学.然而,田野调查得来的种种信息显示,<贼歌>很可能是一部由民间艺人一次性创作完成的作品,在其后的流传中基本保持了它问世时的面貌.这种非常态的民间口头文学形成与传承,与古壮文的运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唐婷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
纳西族传统民歌是纳西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贯穿于纳西族人生的各个阶段,除了表达情感、满足娱乐与审美的作用外,还具有很多实际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纳西族传统民歌的文化功能与社会功能正发生着重大变迁,这些变迁不仅体现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征方面,对传统民歌的传承模式也有动态的影响,两者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纳西传统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
999.
方丽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4):121-123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民族声乐怎样更好地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将其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理论在传承的基础上使其协调发展下去,是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00.
张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5):84-87
陕北民歌依附于陕北方言,陕北方言于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土色土香的陕北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另外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