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0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662篇
社会学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韦应物的乐府歌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也很有自己的个性。其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均不亚于他的五言古诗。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学史家对其应作重新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992.
《阿拉伯世界》2004,(1):50-53
[11]《罕世璎珞》(al-‘Iqd al-Farid) 作者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本·阿卜德莱比·安达卢西(860-940),以伊本·阿卜德莱比(Ibn‘Abd-Rabbih)著称于世。安达卢西亚后倭马亚朝著名文学家。自幼接受传统的伊斯兰教育,一生在科尔多瓦生活,为哈里发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宫廷的桂冠诗人。  相似文献   
993.
陕北民歌的迭词与叠音艺术谫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种类 ,都有与之相应的表现手法。陕北民歌也是这样。陕北民歌这朵在黄土地上绽放的民间文学奇葩 ,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表现艺术 ,其中迭词与叠音艺术的运用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探讨陕北民歌迭词与叠音的运用方式及表达效果 ,从某种程度上揭示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94.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04,(11):46-47
念奴娇!登岳阳楼!许铁军洞庭浩淼!夕阳金晖洒!水天风月"沅澧湘资南送爽!北望长江奔泄"樯橹连云!君山竞秀!浪阔桥飞越"一楼雄峙!古来多少英杰"感慨屈子怀沙!纯阳酣饮!鲁肃雄兵阅"柳毅传书龙女幸!竹泪二妃贞烈"李杜吟诗!范公作记!佳话千秋说"时逢新世!后贤当胜先哲"英才白了头!老  相似文献   
995.
南朝乐府民歌女性情感的构成,是多种文化因子孕育的结果,表现为爱的释放、爱的渴望、爱的果敢。在哀伤与无奈的氛围中,体现了对女性情感时代个性和发展历程的多维建构。  相似文献   
996.
《江海学刊》2007年第三期刊载了王宁邦博士的《华山畿小识》,文中称六朝民歌华山畿的发生地是“句容大华山”,笔者不禁大为惊诧。  相似文献   
997.
陕北民歌依附于陕北方言,陕北方言于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土色土香的陕北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另外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998.
《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刘兰芝,在婆家作为儿媳遭到婆婆的虐待,在娘家作为孤儿遭到兄长的逼迫,焦、刘的双双自杀实是由焦母、刘兄一手造成的。可见,婆婆如何善待儿媳,兄长如何善待弱弟孤妹,这实乃是《孔雀东南飞》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人伦问题。我们只有结合当时儒家的诗教观念,才能对刘兰芝的形象意义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历史事实,分析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及新莽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重点考察各朝郊祀、宗庙礼仪制度及乐府职官制度建设,尝试从制度史的角度对昭、宣至新莽时代乐府发展的分期作出划分,揭示这一时期乐府兴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00.
魏冰 《南都学坛》2009,29(4):63-64
唐代民歌分为山歌和小曲,因形式自由,节奏活泼,新鲜而富有生气,得到了文人们的喜爱,极大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热情,从而形成了唐代歌曲艺术的高度繁荣,也为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