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儒家经典《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着包括孔子"乐教"思想在内的诸多思想主张。孔子"乐教"思想饱含浓厚的伦理和教育色彩,尤其是"孔颜之乐"成为很多后世儒者追求的境界。孔子"乐教"思想的时代化是其不断符合时代发展,增强其生命活力的关键之举。实践信息理性是立足于现实,把握当代发展脉络的时代性思维。运用实践信息理性解读孔子"乐教"思想,重新阐释孔子"乐教"思想,赋予其时代性涵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儒家重视教化,即通过道德教育来感化人民,儒家将礼乐融入教化中,"礼"规范外在的言行举止,"乐"提高内心的道德修养。《礼记.乐记》是西汉中期以前古代儒家论"乐"的综合性论著,《乐记》认为"乐"发自人心同时具有感动人心的作用,它以内心情感为基础,使道德要求潜移默化成为人的一种生活常态。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3.
孔子美育观     
本文探讨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孔子极重视审美教育 ,在他看来美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诗教”和“乐教”就是他艺术教育的内容 ,他倡导审美的学习境界 ,他在教学中采取直观启悟和和诉诸情感的具有审美色彩的教学方式 ,往往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孔子的教育理想是人生的艺术化与审美的伦理化的化合相加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以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述为核心,结合《礼记·乐记》等经典的相关论述,并借鉴古希腊柏拉图的论述,对乐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的功能作新的解析。乐在兴于诗过程中发挥诗乐一体的功能,并起到统帅作用;在立于礼过程中发挥礼乐相成的功能,并起到核心作用;在成于乐的过程中,发挥致于中和的功能,并起到大本达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孔门乐教-诗教思想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教的现代踪影;原初的诗教即乐教;乐教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要点;孔子乐教思想承绍周文化;孔子对乐事情有独钟的深刻原因,乐教是最理想化的行政方式;上古诗、乐一体,关于《诗经》体制的争论基本上不否认《诗》皆入乐;诗-乐的结合对于乐教-诗教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和”作为表现文艺思想的词语,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一作为古人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标准;二作为音乐术语,它是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延伸,成为衡量音乐的标准;三,在先秦文学思想中,“和”作为一个术语虽未用于对文学现象进行批评,但对诗与文的审美要求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在初始时期"乐"主要以"祭祀乐"的形态呈现,抒发的是一种宗教情感.随着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乐"更多的以"礼乐一体"的面貌存在.为了保持"乐"的独立性并提升其价值,儒家在"制礼作乐"的基础上将"祭祀乐"转化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雅乐","乐"便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紧密相连,体现出儒家"乐教"理性与神性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8.
美属于艺术的范畴 ,善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人是在由道德而艺术 ,向善致美 ,尽善尽美的过程中成就和谐艺术人生的。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 ,儒家传统中的“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乐教思想 ,对中国全整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应有贡献。徐复观在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考察中 ,认为道家思想在魏晋以后主导了中国的艺术精神之观点是有其片面性的  相似文献   
79.
中华民族独特的乐教传统和系统的乐教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新时代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丰厚资源。“乐”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和社会教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借助音乐等艺术手段进行道德教化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育人育德智慧。古人认为“乐”具有化育人心的独特作用,其独特作用在于其所蕴含的真诚的情感,与作为外在的“礼”相互配合,具有重要的培养人格和道德教育的作用。育德育人古今相通,传统乐教追求深入人心、打动人心、化育人心的智慧,能够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0.
乐教是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继承和发展了上古三代乐教传统,提出“人不能无乐”、“致乐以治心”,通过其特定内涵的要求,以有节制的乐事活动陶冶人的心灵,引导人们向“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