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85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041篇
社会学   9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中国作为后发性现代化国家,文学的乡土叙述内涵着生存命脉与文化命脉的双重纠葛.在生存命脉视角中,作家产生的是对乡土与传统的怨恨,乡土叙述构建起的是现代性的"发展"道德神话;在文化命脉层面,作家难舍传统文化"家园"情意纠结,据此展开对现代和城市文明的怀恨式批判.由于缺乏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超越性价值体系作为审视的基本视域,中国作家的乡土书写普遍存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道德互否"现象,被动地陷入"两极作战"的道德窘境.当下中国作家的乡土写作,需要在认识论上突破现有误区,不能纠缠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冲突"思维构架中,而要在更高的价值视点下审察乡土的现实命题,同时要正确处理经验事实与文学事实的差异性关系.  相似文献   
92.
作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说的放大和提升,风险观念语境下科技伦理观不仅从价值层面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的"异化",而且揭示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诸多现实矛盾.这些矛盾既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矛盾,更映射出入与社会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既有赖于反思传统科技伦理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伦理关系,更有赖于建立新的科技伦理观.尽管风险观念呈现出以"批判性"见长的理论特征,但其"建设性"的维度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具体地说,风险观念语境下的科技伦理观,试图把对现代社会的政治批判与后现代伦理诉求结合起来,倡导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全球性发展责任伦理、"向社会开放"的科技伦理和科技责任伦理.这对于化解科技风险危机富于启发意义.但这种科技伦理观的后现代主义消极立场,决定了其内在的局限性.只有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可能切实解决科技风险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93.
乡土小说创作已成为新世纪文学的重要构成和底层叙事的标志。面向乡村与面对城市的两种乡土书写都表现了醒目的批判性:前者对乡土社会封建意识和传统文化的揭示显示了鲜明的现代意识;后者则对城市表现了集体性反感,其批判主要指向城市道德。综合审视就会发现其间有个矛盾:面向乡村时能显示现代批判,面对城市时却表现了留恋乡土、回归传统的意识。对象转换后出现的这种思想矛盾,蕴涵着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4.
众所周知,西北地区在我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多元文化并存、交融的地区.课题组通过对西北地区在校回、汉族大学生在性道德、性观念、性教育等问题上的观点与行动的问卷调查和研究,试图探讨不同民族的性伦理观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很多国内小众景点成为社交媒体新的流量高地,大量青年用户在图像社交中进行“乡土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美化图像类APP的滤镜扮演了重要角色。滤镜作为数字演算的视觉预设,凭借便捷的风格生产,重构着乡村场景的视觉表达,为处理后的图像赋予互动界面更佳的社交反馈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滤镜修辞。它通过感官关联、视觉说服和认知重塑等功能对乡村场景进行空间收编,体现了社交媒体中审美话语权和空间阐释权支配下的视觉施魅。  相似文献   
96.
来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经过改造、吸收和同化之后,对东亚地区各国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了成为了东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因素。本文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为代表来分析儒家思想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及对东亚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7.
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问题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乡村社会转型的历史和经验事实来看,经历了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的中国乡村社会,其基本性质是后乡土性的.后乡土中国主要体现为:家庭农业、村落和熟悉关系的存在及维续意味着部分“乡土性”特征的留存;不流动的乡土演变为大流动的村庄;乡村结构的分化和多样化;乡村社会空间的公共性越来越强.后乡土中国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农民何以获得公平的市场机会问题.后乡土中国的未来出路在于从制度、文化和市场的协调关系上激活有利于乡村劳动力转化为有效率发展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8.
乡土情结是缠绕在人们潜意识深处的对故土的眷念之情,是人类寻找心灵归属的一种心态,对故土家园及童年的回望是作家实现心灵回归的一种途径。与众多乡土作家不同,对故乡爱恨交织的情绪构成了莫言乡土情结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丰富性。莫言的作品建构了独具特色的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空间,并在创作过程中一次次完成了精神返乡之旅。乡土情结既是莫言文学创作的源起,同时也促成了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
新世纪以来,一批河南籍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面对急剧转型的时代,传统乡土叙事经验已经无法涵盖已经发生巨变的乡土社会,河南籍女作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新的乡土世界,她们的创作把日常生活经验转化成一种叙事伦理,从而以独特的乡土感知,细致的文字表述拓宽了传统乡土小说的表现领域,更新补充了乡土小说的叙事内涵,为河南乡土文学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100.
刘亮程的《凿空》以地处南疆的阿不旦村为原点,从具有神圣意味的“麻扎”切入,在展现新疆日常生活的同时书写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信仰和伊斯兰文明.作品使用“凿空”作为标题,意在重新观察和探讨今日南疆的现状,勾勒出该地区所面临的经济、文化、民族认同等多方面的冲击.其有关动物的大量书写反映了阿不旦村人由现代性所引发的焦虑感及作者对现代性的深切反思.《凿空》用悠长舒缓的抒情性文字,开启诸多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同时也开拓出边疆乡土叙事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