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306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84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1578篇
社会学   146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文章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现代中国农村寻根者莫言的"寻根小说"和威塞克斯乡村叙述者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进行平行分析,探讨了两者在乡土情结中对人性思考的异同,并对此进行了溯源。他们的小说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实现人文关怀及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2.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建构是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与外部环境对话的结果.通过对话的动力源、对话主体、话语支配权、对话进程的阐释,以有助于我国民间的、权威的、专业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3.
农村存在大量违法行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执法者和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社区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物质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以及由此导致的执法存在乡村习俗与国家法的“合作”、执法过程中的“低成本”运作、以及由此导致的法律权威尚未树立等问题。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权力运行模式和农民主体意识的养成等方面看,农村通往法治的路仍然相当漫长。  相似文献   
134.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剧烈转型阶段,国家政权机构更迭频繁,历史地考察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演变过程,比较其变动前后的绩效,分析政治体制变化对国家现代化的影响,可以得到如下借鉴与启示:现代化的变革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进行社会整合,国家机构和政治体制的变迁要与国情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5.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首先要全面实施宪法。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 ,是宪法得以全面实施的重要前提。在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之际 ,本文从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 ,反映人民意志的根本法 ;宪法是民主制的胜利宣言 ,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社会主义的旗帜 ,初级阶段的行动指南 ;是执政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法律保障等方面展开对宪法的再学习 ,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6.
贺享雍.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当代四川乡土小说作家。他扎根乡土、坚守乡土,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当代农村发展变革和农民生存状态的乡土小说。本文试从山水咏叹调、农村变革的歌赞与审视、人性之“神”与人性之“魔”这三含方面来解读贺享雍的长篇乡土小说书写。  相似文献   
137.
当代乡土审美语境中的农村环境艺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艺术设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与城市强势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农村陷入生态困境与审美误区,“千村一貌”与城乡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传统乡土审美语境面临挑战。农村环境艺术设计应吸取城市的经验与教训,以当代农民为审美主体,既要尊重农民追求物质生活的愿景,体现时代气息,又要传承乡土文化与精神,保持地域特色,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138.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创造了后世士大夫无法彻 底摆脱其影响的原创性经典--元典.自春秋战国以来绵延两千余年的传统士大夫在元典精 神的影响下,形成了"言必称三代,文必据元典"把元典神圣化的元典主义.自从元典神圣 化以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便成为一种笼罩士人的普遍心理.在元典主义的统治下, 任何与元典精神相异的思想都被斥为"异端邪说","标新立异"也被视为"异端邪说"的 同义词.元典主义直接选择了它的文化模式儒家文化的一元化权威;以道德为中心的传统 文化;重义轻利,崇德尚力的理性文化等.这种元典主义在维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和延 续性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首先,它束缚了知识分子创 造、求新的步伐;其次,元典主义造成中国近代文化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很大程度上阻碍了 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而缺少促成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更新与新陈代谢的新的 文化因素,而与文化的现代化失之交臂,使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步履维艰;最后,元典主义一 手树立的以儒家为独尊的一元文化权威,使近代文化转型缺乏可以互补的选择机制,使近代 文化转型走不出元典的"轴心"而转型不彻底.所以说中国的元典主义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失败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从音乐唱腔、语言道白,行当表演,乐器伴奏四个方面分别对阴险坠子戏的艺术特色进行阐述。对音乐唱腔的主体唱腔,辅助唱腔,其它唱腔的具体分析;对行当表演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描绘;语言道白,乡土化,口语化的介绍;乐器伴奏自创和借鉴的组合等都分别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使大家对乡土气息浓郁的坠子戏,进一步了解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40.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开始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农村社会国家权力弱化、个体家庭经济建立、宗法观念根深蒂固等社会因素促使几近消失的宗族势力重新复活。但随着改革深入发展,国家法理权威下沉逐渐弱化宗族宗法权威的影响,个人主义思潮冲淡了宗族血缘纽带,理性合作日益成为宗族联系的核心,宗族发生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但宗族这一传统力量由于其顽强的韧性和历史穿透性并不会轻易消失,而是改变其形式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呈现出一种传统文化特性与现代理性特质的双元兼容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