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04篇
  免费   2793篇
  国内免费   485篇
管理学   10873篇
劳动科学   1324篇
民族学   2333篇
人才学   1803篇
人口学   1453篇
丛书文集   23290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6526篇
综合类   41540篇
社会学   9976篇
统计学   2962篇
  2024年   651篇
  2023年   2522篇
  2022年   2499篇
  2021年   2936篇
  2020年   2386篇
  2019年   2361篇
  2018年   1045篇
  2017年   1634篇
  2016年   2096篇
  2015年   3147篇
  2014年   7028篇
  2013年   6020篇
  2012年   7381篇
  2011年   8215篇
  2010年   7202篇
  2009年   7118篇
  2008年   8413篇
  2007年   5965篇
  2006年   5164篇
  2005年   4591篇
  2004年   3165篇
  2003年   2640篇
  2002年   2212篇
  2001年   1951篇
  2000年   1492篇
  1999年   648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社会性别理论解释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差异,并强调了社会性别的内涵。饮食人类学从饮食的角度关照社会性别,并解释社会性别在人类饮食中的演绎和诠释。本文就当代新疆哈萨克族饮食结构中社会性别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与其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陈忠 《人文杂志》2015,(3):113-120
伴随世界文明的生成与转换,城市与伦理历来相互关联、相互生产,城市-伦理生态具有多样性、非自足性、变迁性。当代城市化的深化使伦理与社会的关系,使这个世界的伦理图景与伦理生态,发生了重要改变。分化与纠缠、变化与固化、多样与单一等诸多矛盾表明,当代城市社会正在遭遇深刻的康德悖论式的伦理冲突。一方面,城市化的推进为伦理转换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任务;另一方面,伦理的自觉、现实推进,又将为城市化的规范化、合理化提供基础支撑。建构一种更具语境张力,更具包容性、现实性、此在性、有限主体性底蕴的城市伦理,着力推进"此在单元""此在空间"的伦理化,对城市社会的合理化、可持续具有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梁绍连 《科学发展》2015,(1):107-112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增长格局加速分化;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常态"特征显著。上海经济的"新常态"的实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发生根本改变,表现为新阶段、新增长、新结构、新动力、新空间、新风险。要用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即:服务业提升、城乡一体化、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75.
进化论思想与唯物史观同为近代中国影响广泛的思想。二者的传入时间接近,并且都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随着进化论思想在现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和质疑,唯物史观早期传播和发展的历程也经历了重新的审视。文章从近代思想史发展的事实出发,重新厘清两种思想的关系,并具体论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能否从广义上归结为一种进化论的思想,以及进化论思想在中国是否经历了一个向唯物史观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76.
77.
7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语言的本质以及对语言教学的意义,通过对英语学习者语言忽略所导致的一些错误进行修正,并提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蒋立业 《城市观察》2015,(4):172-178
田子坊作为一个城市空间,它的再生与开发实际上不过是空间的意义再建构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创造出的文化意义,符合了当前文化消费的符号逻辑。因而,在经历了空间意义转化为符号消费对象之后它完成了商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0.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作为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作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家园,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地将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与社会公众有机地联合起来,并充分彰显其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本文仅就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终身课堂的角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