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8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629篇
劳动科学   66篇
民族学   481篇
人才学   110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2192篇
理论方法论   414篇
综合类   5316篇
社会学   687篇
统计学   107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977篇
  2022年   764篇
  2021年   898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文章遵循从基本理论到实证调查再到一般性结论的研究路径,从实证的角度去描述安徽一个普通村庄因现代化的扩散而导致的乡村政治文化的变迁,从而试图说明现代化的扩散对乡村政治文化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河北省玉田县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逐步完善,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县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了有效的综合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当代社区建设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凡  孟谦 《社区》2005,(23):6-6,8,10,12-14,16-18,20,22-26,28
我国的社区建设运动最早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受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影响: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了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了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都是中国社区建设的先行之举。30年代初,吴文藻等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国的社会学研究,社区研究随即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主流。1952年院系调整取消社会学后,社区以及社区发展也就不再被提及,使中国在其后几十年…  相似文献   
54.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初级群体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群体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单位,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群体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如此,民族社会学更如此。处于转型期的西北民族乡村社会,社会群体特别是初级群体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其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旅游景观的特征入手,分析论述了自然旅游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巧合美,人文旅游景观的造型美、协调美、风情美、意境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经济精英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其社会网络资本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河南省L县15位返乡创业精英案例,以社会网络为切入点剖析这些经济精英返乡后的成功要素。研究表明,经济精英的返乡创业行动受内在基因和外在契机的交织影响。创业初期以非正式网络为主导,直接影响行业选择、原始积累,且在运营模式上的人情倾向明显;在创业中期,正式关系效用逐渐凸显,形成契约关系推动资金积累、品牌打造与技术革新,由依赖传统人情运营模式转向实用为导向的规范经营;在创业后期,规模扩大使其具备政绩效应与社会效应,虹吸正式社会网络与非正式网络,深度融入和扎根于当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这一过程系经济精英与在地化社会网络、政策的深度互动,实现企业和产业与当地实际的深度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可从经济精英个体的社会网络与乡土原生的社会网络形成资本互构耦合效应出发,助力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57.
基于2010—2019年苏浙皖地区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动态DEA-malmquist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测算,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分析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苏浙皖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部分处于有效率阶段,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应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加快苏浙皖地区一体化进程,精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采取差异化政策等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8.
中国一拖专用线铁路曾经是洛阳市区内各大厂矿运输物资、原料等的重要交通通道.因市区内大部分厂矿搬迁,部分专用线铁路被废弃,成为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对洛阳环境、交通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积极落实洛阳市"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重大决策,对洛阳城市景观更新、环境治理、老工业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将废弃专用线铁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方法进行生态再生,以弘扬中国一拖工业文化为目标,同时对中国一拖现有工业遗存物进行保护,提取相关元素对中国一拖文化进行再生设计,打造出具有洛阳工业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地,为废弃专用线铁路景观更新与工业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丰富了农村产业业态,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缓和城市养老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验证了影响老年人乡村休闲养老参与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代际冲突、健康程度、自然环境、硬件及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均能对老年人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效果有所差异。结合研究结论,为推动重庆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增强参与意愿,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如何对政策目标对象进行有效动员,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议题。从乡村治理的历时视角看,“强干预式政策动员”是实现农户参与的主流过程。根据不同的乡村治理情境,政策动员存在着强度差异。结合个案分析与“柔性治理”理论,柔性政策动员尝试在理论层面对政策动员运作的类型学形成补充,其目标是实现农户的自主参与,基础是多元主体构成的行动网络,核心是动员策略的非强制性。独龙江乡的实践表明,在较弱执行压力与较强运作阻力的情境下,动员主体的强干预特性受到约束。基层政权、地方精英与普通农户形成了目标一致、行动各异的动员分工,共同构成责任有限、功能互补的行动网络。在此基础上,动员主体通过多元话语共意与互动关系软化实现柔性政策动员,进而在现实层面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