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16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46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162篇
社会学   108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横山县黑木头川南塔乡张存有地村的“老腰鼓”,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在当地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附于村内的礼俗生活,是村民的一种精神文化寄托。因其具有历史悠久、地域封闭、风格古朴、技艺娴熟等风格特点,在乡村民俗礼仪活动中还可以看到它参与“谒庙”“沿门子”“选管事”等仪式。通过相关的采风调研活动了解老腰鼓的现状,并透过现状对老腰鼓映射当地的生活变迁,以及老腰鼓与礼俗生活互动过程中显现的各种事项及传达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观察和了解老腰鼓及其村落的民俗生活,以此阐释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2.
节日中的树木民俗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而且又是多民族聚居地,汉回满蒙朝等民族杂居,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因此,山东节日民俗既呈现出多样性,又有独特性,其中许多民俗是以树木或它的变相物作为载体传达人们对节日的理解,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相似文献   
173.
金矿 《社区》2008,(14):29-29
说到豆腐在我们白马湖乡野有好多逸闻和趣谈。 白马湖向东有一条运西引河通往大运河,这条河某种程度上是维扬文化与淮扬文化的分界线。有点奇怪,仅河南与河北一河之隔就有好多民风民俗的沿袭截然不同。特别是就豆腐而言,有一种叫人不敢相信的反差,  相似文献   
174.
详解六月六     
《社区》2008,(17):42-43
“六月六”和“五月端午”以及“中秋节”都是一样重要的民俗节日。你了解多少呢? 六月初六.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  相似文献   
175.
《中文信息》2007,(12):109-111
薄荷片推荐:冬季其实并不是怒江最美的季节,但是却有很多的游人争相来到此地,不为别的,只为了赶傈僳族的澡塘会,在怒江峡谷,最出名的民俗,就算这“澡塘会”了。  相似文献   
176.
"民俗志"是相对于"民族志"而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民族志理论走向"反思"的时代,中国民俗志理论需要拓展民俗志记录的对象、关注民俗事象的现代性存在状态、借鉴民俗学情境学派的"实践性"理念以及民族志的"反思性"理念,实践的、反思的民俗志也是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7.
青海审美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其发展受到自然、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从伦理、民俗文化对青海审美文化的影响作一探讨,旨在对青海审美文化的深层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8.
东盟一些国家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华人华侨众多,宗教信仰、民俗生活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过春节时同样也是热热闹闹,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179.
回族服饰文化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宗教因素的影响,同时,在生活及生产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终于形成了具有美观、端庄、俭朴等特色的且表现出民族心理及审美观念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80.
翁飞 《学术界》2008,(3):156-162
安徽省省会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真正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合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客与开放、务实而趋新的城市品格特征.在新一轮的城市大拓展中,它的文化纵深应该向环巢湖流域拓展,因为从文明初曙和历史传承来看,古庐州和古巢州原为一体.本文综合历史、考古、地缘、民俗、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证,提出"环巢湖文化圈"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合六巢省会经济圈的地域区划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它在安徽文化史上的地位丝毫不比已经被确认的淮河、皖江、新安江三个文化圈逊色.对环巢湖文化圈的研究,有助于为合肥--这座正在大步走向滨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增添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