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赵晓岚 《唐都学刊》2003,19(3):46-50
姜夔的《续书谱》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薄唐人法度而尚魏晋之风,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辅的切实简明、深契事理而又灵动辩证的理论,在宋代书论史上承上启下,真正树立起"宋人尚意"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2.
"书同文"传统作为政治因素对中国早期书体嬗变的影响常常被忽视。秦文字书体嬗变时常伴随"书同文"传统的影响。"书同文"传统主导了以秦文字为代表的周秦一脉文字书体的嬗变,确保了秦文字书体的演变始终位于中国文字书体发展的主线之上。西周末年《史籀篇》的整理引导秦文大篆进行规范性重塑:正体大篆进一步向规范、整饬化方向发展;俗书简牍写本向解散篆构方向发展,引发秦文隶变。秦国兼并战争期间的"书同文"更是以完整的体系,渗透到官私文书中,加速了秦文隶变。秦始皇"书同文字",颁行标准小篆,实际上是以规范至极的篆书终结了古文篆书时代,将秦隶推至历史的前台。  相似文献   
23.
对于师陀来说,故乡杞县是其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藏,取材于故乡的作品既批判了中原文化的落后,又饱含着深切的眷恋故土之情。北平和上海两个城市亦对他的个人风格和写作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者使其文本葆有含蓄蕴藉的审美韵味,后者促使他开始多角度叙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4.
钱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轨迹。在钱文的发展史中,北宋的钱文尤其值得关注。北宋重文轻武的文治政策、尚意书风的文化氛围、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使其钱文兼具篆书、隶书、真书和行草等书体,开创了以行草书入钱文的先例,在中国钱币艺术史上留下了与众不同的一笔。  相似文献   
25.
在探讨《二年律令》文字的书写风格、书写速度、文字布局、文字结构、书写笔画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二年律令》书手、书体的情况。《二年律令》应由三位书手书写完成,其中一位书手为主要书手,书写了半数以上的竹简简文,而其他两位为辅助书手。  相似文献   
26.
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为界,概述中国古籍版本的演化发展历史,可分别从前期和辽金元、明、清来加以考察,并可从书法的角度认识历代版本的书体特征.  相似文献   
27.
28.
书法中有关墨法的研究,至今几乎没有一篇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作者通过整个历史时期的研究,对墨法进行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梳理,并以此深刻地揭示了墨法的深沉文化内涵和在书法创作中的潜在意义。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同时,对当今的书法创作、开拓一个新境界,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9.
[摘要]明代是彝文书法韪书的定型时期,也是韪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钟铭、摩崖、碑刻、木刻、抄本、丹书、木板写本的韪书,使韪书的书写材料得以丰富和完善,韪书的书体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正书体和横书体两种风格流派,并创作了一些后世难以超越的韪书作品。  相似文献   
30.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体说理、议论的功用获得较大发展,人们经常采用书信的方式行进行论辨。“论”体向“书”体渗透,二体发生了一定的交叉融合,主要表现为:“书”与“论”相结合的作品出现;一些书信采用书牍体的外在形式,核心内容却是与人论辨;论辨书信提升而形成论体文。造成二体密切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于,论辨风气的兴盛,“论”体较“书”体更强势的地位等。然而,由于二体皆已发展相对成熟,体制完备,运用颇广,“论”向“书”的渗透,并没有改变后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