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804篇
社会学   21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抽象"一词的解释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做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在绘画中,抽象是相对与具象而言的,这两个词往往以形容词形式出现,并且分别与绘画一词结合,组成两个概念,即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具象绘画是指再现人物、风景、静物等自然物象的绘画,而抽象绘画所描绘的形象则与我们看到的世界中的形象不同。正如抽象主义者保罗·克利所说:"艺术并不是仿造可见的东  相似文献   
62.
就艺术而言,强调的是一种创造,应该立足艺术本体,树立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为了展览。时下,一些书人已经成为竞技者,对于书法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正爱好,展览成为名利场,造成曲解,误人深重  相似文献   
63.
问题     
《领导文萃》2013,(5):133-135
当代书法价值评判混乱 书法家孙晓云指出,近二十年来,书法界看上去很热闹,展览频频,出版物大量涌现,书法博士硕士培养人数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64.
由新疆乌鲁木齐市文联、新疆自治区书法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中国李可染画院、徐州市文联主办,乌鲁木齐科技协会、徐州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张爱军书法作品展"10月2日在乌鲁木齐科技馆展出,乌鲁木齐市、伊犁地区、塔城地区、昌吉州、奎屯市、新源县有关领导,援疆老领导、徐州市援疆干部、乌鲁木齐市徐州商会相关人员,徐州市文联、徐州书法家协会有关领导,文化界与书法界等2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乌鲁木齐市科协主席张自立主持,徐州市文  相似文献   
65.
吴东威 《老年世界》2009,(17):26-26
古往今来,大凡想要提高自己的书艺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注重字内功的勤学苦练,从而先精后博,掌握书法的技巧,提高驾驭笔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6.
面向留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针对性的汉字书法教学能提高留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记忆和书写能力。面向留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需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7.
郑绍祥 《老友》2009,(10):44-44
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昔日繁忙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清闲了。干点什么呢?开始,练过一两年书法,由于性格好动,坐久了他就感到枯燥;接着集邮,那邮票上的字太小,看起来费劲;后来他又想到写回忆录,写来写去,感到时代不同,又难回忆,只好停笔。这  相似文献   
68.
本文对中国历代书品作了较为系统的简述和评说,归结出历代书品的四个发展;揭示出历代书品存在着两个体系:品级式与品种式,并认为品种式比品级式更具有体系性、周密性和科学性.历代书品为中国书法品评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语汇,对中国书法美学的发展有着程度不同的贡献.逸品跟上品、中品、下品和神品、妙品、能品等等不属于同类品型,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9.
回首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反省中国画的得与失,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国画越来越走向美术化,缺失了作为中国画灵魂的笔墨精神,其中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中国画在笔墨上的特点缺少认识。中国画与书法内在的密切联系实在是不能分割,这种书画相通内在联系集中体现在笔墨的关系上。本文对明代之前有关"书画相通"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内涵、清代碑学发展后书画相通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书画相通"的核心——用笔的内涵及其方法做了系统讨论,并提出"书画相通"理论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0.
在20世纪初唯科学主义的语境中,围绕着汉语及其书写形态进行了争辩和改革。科学主义者以鲜明的激进立场对汉语形态和书写形式进行改造,却陷入了因古典形态在知识范式中的稳定性自足所带来的如何进行现代性转换的形式焦虑:一方面要维持其自身知识系统的古典合法地位,另一方面又要配合现代性的知识改造。在吴稚晖、黎锦熙等人的国语罗马字实践中,逐渐生成了一种新奇的书写美学共同体:既有向古典书写形态妥协的"摩托篆文",又有依托于表音系统的"英文书法"。二者呈现出不同的新奇:前者的书写以复活英文罗马注音作为汉语书写的主体,乃"以新入古"之新;后者是以旧的金石形态来承载新的概念,乃"以古化古"之新,二者有形态上的差异,也有思想来源上的近似,即以激进科学主义立场来妥协新与旧的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