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张九坡  王文芳 《安家》2006,(6):92-105
在房价一路高歌猛进的形势下,<安家>始终坚定地认为,一个真正有远见重品牌的地产公司,都有着对社会和行业的高度责任感,都有着对当前房价上涨和对政府可能出台的调控政策的深刻分析,<安家>有责任有义务让社会在平面媒体上聆听到地产商的声音,相信他们对于房价和政策走向的认知和预测将对整个"地产乱世"带来一股清新的观点飓风. 在谈到未来政策走向问题时,老总们的观点聚焦于以下三个大方向:  相似文献   
52.
庄子躬逢乱世,深味于生命之憔悴与不得终其天年而提出“逍遥游”的观点,文章拟从庄子对自身、当世人生存景况的反思,对道之体用的主张两方面探讨“逍遥游”观点的现实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作为检验中国古代国力或社会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人口数量与道教确有某些盛衰相关;但是相关不等于因果.道教人格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策略,它是种族强盛还是种族危机的产物呢?本文提供的社会史统计分析表明道教大致可分为乱世应对策略与升平盛世的发展策略两个大类,它们分别与人口盛衰相关.道教行为发生率与人口数量剧变都是政治与社会动乱的结果而非原因.道教对政治的依赖性过大,内部发展得过份专业化.上失政治支持,下缺民众认同,当近现代人口剧增并不得不寻找新的产业方向时,道教无法提供有用的文化资源而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54.
李商隐和张爱玲是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作家。共同的生于乱世、早熟而又缺失健全的爱的人生经历 ,使他们在以同样敏感的心灵体验乱世中人的渺小与无奈的相同感悟里 ,催生出了相似笔调的表现朦胧、幽婉和凄艳之美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55.
《剪灯新话》以元末战乱为背景,从乱世文人心态、婚姻悲剧的根源、处处碰壁的生存境遇等角度叙写,本文就此展开论述,认为作者在小说叙述中寄予了深沉的人生悲慨,这是一部有自觉创作意识的小说,正因为这一点,它在文言小说发展流变的长流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情非得已的爱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1913年,郁达夫随长兄前行日本留学,考进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并获得官费生资格。1917年夏天,郁达夫奉母亲之命从日本回国与孙荃订婚。  相似文献   
57.
58.
贾国宝 《兰州学刊》2010,(6):179-181
文章根据"刺激—回应"的理论模式,解析张爱玲的乱世创伤的缘由,以及这一乱世创伤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与表现。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弥漫着郁郁苍苍的乱世之感,这种乱世之感主要来自于作家切实的战争体验所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一创伤记忆的展现。具体表现在:一是两种截然迥异的文学风格即沉重与闲适;二是通过对婚姻和家的渴求的热衷,刻画市民阶层的精神惶恐。  相似文献   
59.
苍凉观既是张爱玲的人生观,也是她的文艺观,本文主要分析了张爱玲苍凉观形成的原因及内涵,并分析了其小说中与这种苍凉观相应的传达机制:参差对照的艺术手法,张爱玲的小说借助这种手法表达出了最深刻的苍凉  相似文献   
60.
清末民初,全国各地革命起义风起云涌,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亦成多事之地,各种势力各种关系错综复杂,造成了许多历史疑点,其中钟颖疑案便是其一.其间的来龙去脉、曲曲折折、是是非非,更是扑朔迷离.文章主要依托历史文献,剖析该事件中的种种疑点,昭示乱世中国家忠良之士应负有的责任和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