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2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416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上帝之死”在尼采那里意味着崇高世界的坍塌、传统价值体系论证方式的无效,也意味着为具有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限制的人开辟出一个颇大的可能性空间,开始基于一切皆可能的思想实验。尼采思想的实验性质不如从事小说创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么明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实验可分为三类:不伤害他人的小心翼翼的实验、为了自己认定的善或利益而伤害人的实验、宗教大法官建构巴别塔的宏大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基于被解放的、意味着无限创造性的超能之人所做的。实验承担者的漂泊无根、价值荒芜状态,特别是“上帝死后,一切皆被允许”的逻辑,预示着价值的荒芜已从崇高价值蔓延至基本价值,标志着虚无主义已从崇高价值坍塌的虚无主义进一步深化到基本价值坍塌的虚无主义。与尼采相反,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这种虚无主义更多地与超能之人联系起来。在尼采那作为弱者工具的“上帝”与吉莱斯皮所谓没有任何限制、意味着无底线创造性的恶魔化“上帝”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基于人性善良和民族文化传统理想的“上帝”显得尤其值得关注。“人神”通过犬儒主义进一步加重了现代虚无主义,使得被虚无的价值从崇高价值进一步深化或延伸到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62.
从西方思想的发展来看,存在的勇气问题曾经曾一度以隐性的形式遮蔽在伦理学、生物学、神学和其他科学之中。但是随着“上帝死了”的哲学思潮和虚无主义的到来,人的生存受到无意义的威胁,使“存在的勇气”这一问题开始在哲学的视域以显形的方式彰显。  相似文献   
63.
尤多拉·韦尔蒂的处女作《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描写了剧烈时代变革背景下美国南方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借助于空间叙事理论,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角度探讨该小说的空间特征,通过这三重空间的并置与对比,呈现了南方社会畸零人无根、迷茫和孤独的现状。  相似文献   
64.
鲁迅笔下的"天"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争天拒俗"是鲁迅的战斗宣言.在中国,"天"是一切封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权势的总称.皇帝被称为"天子"--天之子;皇帝便成了"天".在中国,"无"和"天"在意义上相通."无物之阵"便是"天"所布下的"吃人之阵".所以,鲁迅终生坚定不移的战斗目标是与"天"争斗.  相似文献   
65.
免死流是依据“论犯可死,其情可原”的原则,对罪犯判处的一种宽宥刑罚。北宋时期,免死流徒主要集中在沙门岛一地。从其犯罪种类来看,免死流有政治性犯罪、严重刑事犯罪、军事性犯罪三种。而对这些罪犯的惩治集中反映了封建刑罚在运用中灵活、适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
嵇康生逢魏晋乱世,在“越名教而任自然”、“行不违乎道”的形上追求中,渴望达到“任逍遥”的精神境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却提出主体应在“畏死”的设定下拯救自身于俗世的“沉沦”之域,人只有“诗意地栖居”于“共在”的现实世界,才可在“返乡”之终途走向“主体澄明”之境。二人的形上追求与栖居选择异同共具。嵇康直面死亡的从容与海德格尔畏死而生的超越使“向死而生”被证明为哲学的永恒。  相似文献   
67.
刘顺 《阴山学刊》2007,20(2):61-65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68.
宗杲是宋代以来影响最大的禅师。江西诗派诗论如吕本中的"活法"、徐俯的"中的"、韩驹的"遍参"、曾幾的"慎勿参死句"都与宗杲"看话禅"有着话语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69.
自90年代中期起.在国外,特别在法、英、德、美等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其中尤以所召开的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大型国际性会议特别引人注目。世界上所有关心马克思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人都会为这一系列会议的召开欢欣鼓舞,并从中受到深刻而有益的启示。本文对这些启示作了初步的探讨与归纳。它们是: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不管出现多大的反复和曲折,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不会消逝;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地发展,而发展的源泉在于同具体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平坦的,马克思主义者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关键要严于解剖自己,以培育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活力机制;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政治的装饰品;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严密的体系,不是随便可以分割的,应从整体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者不能搞“唯我独革”.应反对在马克思主义内部进行无谓的争论,求同存异,把马克思主义的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0.
佚名 《秘书之友》2013,(7):42-42
现代社会里,为了应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实现自我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忙碌成了一种常态。有人是真忙,而有些人的"忙"意义不大,忙忙碌碌却没有结果,被称为"瞎忙族"。"瞎忙族"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