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09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599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1079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夏明 《江淮论坛》2001,1(6):30-33
本文对当前中国农业问题的基本看法是 ,当前的农业问题所面临的困难是由于中国长期结构转变过程的困难造成的 ,必须把它放到中国正经历的长期结构转变这样一个基本的背景中来理解。农业剩余向现代部门转移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是农业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2.
工业化新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转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认为 ,虽然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可以概括为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 ,但在工业化的不同时期 ,农业的这些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农业的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一般会逐步减少 ,而市场贡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日俱增。改革以来 ,我国虽然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几番出现的农业增产、农民减收的现象 ,使工业化进程严重受制于农村市场的扩张。这种现象警示人们 :必须采取措施促进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3.
144.
宋扬 《北方论丛》2001,(6):W003-W004
近十年来,郭沫若研究领域出现了冷处理的格局:一是郭沫若研究高潮的回落,一是研究本身的冷静.继续郭沫若研究者不得不分出一些精力来辨解研究郭沫若的必要,不得不处处联系郭沫若"<女神>后我不再是诗人了"那段历史和他本人的政治操作以示研究的公允.  相似文献   
145.
晏群 《城市》2009,(3):37-41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和城镇规划部门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重点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重城轻乡、城乡分离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致使广大农民未能同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的隐患。在二元结构体制下.城镇规划工作同样是城乡分治.城镇规划的重心始终放在城镇.很少顾及乡村.存在着严重的城镇偏向。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基本具备了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如果再继续忽视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6.
张士引 《北方论丛》2015,(5):141-147
贫困表现为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富裕社会”中的贫困表现为私人生产、物质生产的过剩和公共生产、精神生产的不足。加尔布雷思认为,美国“富裕社会”中贫困的原因是不平衡的“二元经济体系”,只要实行“新社会主义”,实现“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平衡,就能解决“富裕”背后的贫困问题。由于这一设想是以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所以,只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改良。只有扬弃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建构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的“全面生产”经济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富裕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7.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出现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呼唤能作出系统化理论化解读,哲学社会科学面临巨大挑战,也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仅靠已有原理不足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应是在基本原理上有所突破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中体现于唯物史观.20世纪的100年,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多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上,唯物史观没有明显的进展.近十年来,学界呼唤发展唯物史观,并提出若干思路、若干新论点,但总的说来成效不显著,原因在于缺乏一座发展平台.为今之计,是要从原始创新打开突破口,建立起一个新论说,作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平台,推动唯物史观有个大突破大发展,以应对时代大变迁.这个新论说,就是文章提出的二元选择论.  相似文献   
148.
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时期转移的方向和策略,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9.
《社科纵横》2017,(8):121-126
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阐明自己的物化理论。其物化概念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人自己的活动、劳动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与人相对立,二是人与人的关系转化为物与物的关系。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普遍化不仅导致了物化意识结构的产生,而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为扬弃二元对立,一些德国哲学家如康德、席勒、黑格尔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却未能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卢卡奇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想克服物化,无产阶级就要实现这种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0.
在大量农民向城市迁移的今天,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产生了大批的农村留守儿童.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由于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不能跟随父母一起进城,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成长,同时农村教育的落后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恶化.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享受教育的权利,使城乡教育资源平等,同时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下所形成的壁垒,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