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词是语言构成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成分之一.词项共现是词汇行为的重要物理现象,是词汇层的模式.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J.R.Firth提出语言的搭配观念到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研究者们一直都高度重视词项(lexeme)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依托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语段中词项共现现象的产生和解读过程,剖析作者与听读者的信息加工、概念提取、类比、推理等复杂的思维过程,从一个全新的视点探讨词项共现的认知功能,指出其在语段产生和理解中的作用,试图为听读者(特别是听者)的语段理解能力的提高探索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2.
孙言诚 《领导文萃》2012,(12):83-86
和郭沫若纠缠了一生的历史人物,那就是两千多年来被人们说来说去却总也说不明白的秦始皇。正是这个秦始皇,像镜子一样折射出郭沫若早年与晚年之间的巨大变化。四十年代:大骂秦始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郭沫若在重庆。当时,蒋介石一面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面加紧镇压国统区的民主运动,露  相似文献   
113.
淳化街道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958年,当时的吴墅大队就有群众开始自发种植茶叶。二十世纪70、80、90年代,全街道进行了3次大的茶园建设和开发。至2009年底。街道茶园面积已达9500亩,其中集体连片开发已达5300亩。形成了田园-吴墅—茶果场-青山、茶岗-青龙-索墅-柏树-西城、周郎-新兴-滨淮-民主等三大“茶叶开发带”。  相似文献   
114.
明亮 《老年世界》2010,(4):34-34
二十世纪60年代,我们想吃肉,结果是没有肉吃。如今有肉了,反而不想吃了。究其原因,还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惹的祸。其实,吃肉多少确实与这三种病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临床上,有很多人一辈子不吃肉或者少吃肉,有时也摆脱不掉“三高”的折磨。  相似文献   
115.
石海 《老年人》2011,(9):40-41
二十世纪初,中国一批热血青年为探求真理.寻找振兴中华之路,纷纷走出国门,前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俄留学。新中国开国五大书记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都曾留学海外,他们在国外或勤奋学习马列理论,或悉心钻研军事技术,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段经历翻开了他们革命生涯的重要一页,也成为他们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征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6.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民族灵魂"并不能敉平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政治、社会、文化断层,而传统文学史分期至今仍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7.
<正>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国家关系缓和的时代,尼克松总统和亨利·基辛格都谋求一种现实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冷战、越南以及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中国。在此期间的一起恐怖事件,1970年夏天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Popular  相似文献   
118.
《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巨著。二十世纪第一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最高,也最正确。他在其开创二十世纪新红学的一代宏论《红楼梦评论》中指出:《红楼梦》是优美与壮美相结合、以壮美为主的天才之作,是悲剧中之悲剧,是宇宙之大著述。  相似文献   
119.
二十世纪初期,鲁迅先生曾经发表过这样警醒世人的的言论,他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他感到“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鲁迅:《青年必读书》,《京报副刊  相似文献   
120.
目前中国学者对芥川龙之介在华译介情况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疏漏错误之处。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芥川龙之介及其作品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详实的考录,以便让读者对其形成一个较为客观详尽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