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3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41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05篇
理论方法论   248篇
综合类   3645篇
社会学   19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咏怀诗》洋溢着"工为复义"的"隐"美和"巧为卓绝"的"秀"美,体现了魏晋五言诗歌艺术的新成就和新魅力。  相似文献   
102.
滕云 《学术交流》2012,(6):160-164
唐代开科取士,全社会形成科举热潮。然而,应举人数众多与擢第名额有限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致使绝大多数举子落第。反复落第的举子一年年被科场利刃所伤,他们写下了大量落第诗,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下他们应考落第后的所思所感和心路的变化历程。从这些落第诗中可以窥见他们在历经落第打击和磨难后,对一直苦苦追求的科举目标逐渐产生了怀疑,怀疑自身的才华不足以登第,也怀疑自己此生有无登第的命运。在这些落第诗中,还流露出他们对科举现象的反思,认识到为赴举应考而长年流落他乡的艰辛生涯以及不分白天黑夜勤学苦读对自己身心造成的损害,甚至耽误了自己整个的人生规划,为此表现出悔意。落第诗中同时记录了他们经过痛苦的思索后,开始看淡科举的魔力,并寻求快乐自足的人生,或另觅他途求事业。落第诗中记录的落第举子对科举的怀疑与反思,给狂热的科举热潮注入一些理性成分。这又反过来给落第诗的风格抹上一层抑郁忧伤的情调。  相似文献   
103.
闽南方言作为台语诗的语言载体和表达手段,是台语诗人表达乡土情怀、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依托,也是台语诗区别于其他华语乡土诗歌的关键所在。从语汇、语音节奏和地域文化三个角度对代表性台语诗人方耀乾的创作进行分析,有助于还原方耀乾一脉台语诗的语言特征和意蕴内涵。台语诗并不是"台独"论者的合法化对象,相反,台语诗仅仅是20世纪方言入诗的种类之一,是方言入诗在台湾地区的特殊呈现。  相似文献   
104.
微言E语     
《人才瞭望》2012,(12):105-105
李源潮 我们下去调研,看到不少县委大楼、市委大楼都盖得很高,有的比省委的楼盖得还高、还气派,就感到很忧心诗不光是担心盖楼花钱,更是怕干部进了高楼,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谁也不肯走出大楼,就会与群众疏远了!  相似文献   
105.
著名批评家布鲁克斯在其新批评的代表作《理解诗歌》里专门对英语鸟类诗歌的意象等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鸟类是大自然的代表,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体现。那么,具体就英国鸟类诗歌而言,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主题。基于这一点,很有必要将英国诗歌中涉及鸟类的诗歌以新批评的文学本体理论作指导,以作品为本体,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来研究鸟类意象在反映诗歌主题中的功能,作用和意义,为此,在分析中也涉及到两个著名的概念:其一是意图谬误,其二是感受谬误。  相似文献   
106.
以顾瑛为核心的玉山草堂雅集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雅集,学界虽不乏相关研究成果,但对相关诗序文献均未给予重视。文中从诗序这一独特视角对顾瑛玉山雅集进行观照,以拓展、加深对其认知:以诗序为据,梳理历次玉山雅集活动系年、场所、人员及主要活动内容;玉山雅集诸方面超越前代,分韵赋诗是玉山雅集文学活动的核心形制;玉山雅集诗序是折射元末文人心态及时代变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07.
唐伯虎名寅,字子畏,江苏吴县人,他以诗、书、画三绝位列“明四家”之一。只因他早年生活放浪,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闲章,加上明清两代的小说、戏剧、弹词中又编造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以致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不仅是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个风流才子。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为人并不风流。  相似文献   
108.
东学西渐,中国山水画促进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形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浸染着中国画意境,诗中有画,韵味悠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史蒂文斯将中国画元素化为诗的建筑,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成功的转化,表征着史蒂文斯具有开放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同时也证明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定会促发新的文学观念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9.
安徽太湖县举人王大枢遣戍伊犁11年之久,还乡后自号“天山渔者”。他在戍地以坐馆教书为生,晚年编定《西征录》一书,不仅是他遣戍生涯的实录,还保留了其全部诗文作品。王大枢的诗歌题材主要分酬唱赠答与吟咏史事古迹两类,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遣戍文人的日常交往、心态变化及文学活动。他的文作以《天山赋》为代表,用虚实结合之笔摹写异域风物,具有历史、文化、文学等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笔者在研读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译者在无法使译文自然押韵的情况下采用的权宜之计和强行的押韵策略,并从语言、句子表达、风格等方面来分析这些权宜之计和押韵策略对译文的影响。进而以整个译本的质量来论证这些强行的押韵策略只是给译文披上了漂亮的押韵外衣,而译诗在本质上却无法称得上是自然、地道、不折不扣的英语诗。押韵俨然成了译者独创性的陷阱,译者愈想创新,采用权宜之法,离其所制定的翻译原则愈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